吃了日本的辐射零食怎么办

2021-04-16 12:35:27 作者: 吃了日本的辐

辐射对人的影响可小可大,而有时候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更是已经被辐射污染过的,危害极大,那么吃了日本的辐射零食怎么办?日本的零食有辐射吗?下面就跟见闻坊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吃了日本的辐射零食怎么办

“核辐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是肯定存在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几乎喊了出来,“食用受到核污染的食品如果达到一定剂量,就有可能出现各种急慢性病,例如免疫系统受损、代谢功能降低、脏器受到损害等。”

也有专家认为,那个“一定剂量”仅通过食物很难达到。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副教授杨祎罡的研究方向是核技术及应用,他认为,被空气和水稀释后,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已经降得很低,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餐桌上可能存在的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由于冷凝器失去动力供给,反应堆就像被持续加热的高压锅一样爆炸了,造成核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

从那以后,原本被锁在日本核电站里的放射性物质铯和碘就顺着空气和水进入了地球的生态圈和食物链。沾着放射性物质的气溶胶颗粒就像烟雾一样迅速在空气中扩散。部分放射性物质顺着地表水和地下水渗入土地,汇入洋流,进入动植物内部,再进入人类的身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快慢不一,有的只存在几秒,有的却可以存在几十万年。

中国制定食品进口政策的逻辑是“不冒险”。“核辐射事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个体可以忽略,但国家不能忽略。”杨祎罡说。

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的第13天,国家质检总局就发布了《关于禁止部分日本食品农产品进口的公告》,禁止进口日本福岛县、栃木县、群马县、茨城县、千叶县的乳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水生动物及水产品。产地涵盖栃木县的“卡乐比”麦片,被这一政策拒之门外。

两周之后,质检总局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从日本进口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的公告》,禁止进口食品的地区增加为12个,新增了宫城县、山形县、新泻县、长野县、山梨县、琦玉县、东京都,并规定如若进口日本其他地区生产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报检时应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证明和原产地证明。

两个月后的6月13日,质检总局“经过风险评估”,允许进口日本山梨、山形两个县2011年5月22日后生产的符合中国要求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和饲料。

日本海鲜还能吃吗?

被倾倒入海的核废水将直接影响到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2018年,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周围20公里内检测发现,每公斤的小鳍红娘鱼含358有贝克勒尔的铯,放射性最高浓度竟达到每千克样本1880贝克勒尔,超标18倍。

此外,福岛核废水中还含有碳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很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在鱼体内的浓度可达正常值的5万倍。

如果人吃了这些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鱼会怎样呢?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水产品对人体是有危害的,受过量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产品主要通过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途径损伤人体,并以内照射为主。放射性核素经食入后沉积在体内,既具有生物化学毒性,也对周围组织或器官造成影响。

如果日本将这些核污染水全部排放到海洋里边,那么我国沿海地区受到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渔业也会受影响,鱼类会因为这些核污水导致基因发生改变或者是肉质当中含有毒素。

到时候,即使是国产海鲜,只要是在受到核废水污染的水域捕捞或养殖的,肯定会受到污染,不能食用。

日本核废水有什么危害?

美国据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曾于2019年指出,核废水中仍含有碘-129、锶-90、钌-106、碳-14等放射性元素。其中,碘-129可以导致甲状腺癌,锶-90已经被世卫列入一类致癌物清单,是导致白血病的罪魁祸首。

2020年8月,美国《科学》杂志称:福岛核污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成分。这其中有一种难以被清除的同位素含量非常高。氚可以进入生物体内,还可以在体内停留,并引起基因突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