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蒙古国草原发生大火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据最新消息报道蒙古国草原大火蔓延至中国境内,那么这次发生大火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火势会越来越大呢,据了解蒙古国春季干旱少雨多风、气温逐渐回升,是森林草原火灾的高发季节,那么接下来大家就随见闻坊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蒙古国草原大火蔓延至中国境内
据蒙通社网站19日消息,蒙古国东部苏赫巴特尔省达里甘嘎县18日发生草原火灾,并由西向东经过额尔登查干县蔓延至中国境内。起火地点巴音查干位于省会西乌尔特县以南约140公里、达里甘嘎县以东约60公里、额尔登查干县以西约90公里处。
据报道,苏赫巴特尔省紧急情况局接到报告,该省达里甘嘎县第二巴嘎辖区内一个名叫巴音查干的地方18日11时58分发生草原火灾。该省紧急情况局、第15消防部队、边防军第0146部队、0184部队,以及达里甘嘎、阿斯嘎特、额尔登查干等县公务人员和牧民150余人、21辆汽车投入灭火工作。由于火灾现场风力较大,灭火工作面临困难。
蒙古国春季干旱少雨多风、气温逐渐回升,是森林草原火灾的高发季节。据统计,蒙古国2019年共发生森林草原火灾121起,其中苏赫巴特尔省发生11起。
内蒙古和外蒙古是怎么来的
一,阴山和戈壁:大漠南北的天然分界线
阴山,在地理上是季风气候区和大陆性气候区的分界线之一。在阴山以北,因为降水量较少,气候严寒,生态自然也相对恶劣,广阔的戈壁沙漠。在阴山之南,黄河从这里经过,形成了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因此河套平原是适合农耕发展的。正是由于阴山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成为了古代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争夺的重要地区。
当游牧民族越过阴山,占据河套平原之后,整个关中地区就暴露在了塞外铁骑之下。当中原的王朝占据河套平原,就可以依据阴山的天然屏障以抗衡草原民族。从战国到秦汉,中原王朝就和匈奴反复争夺河套地区。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建立了骑兵,夺取了河套平原,并在河套地区进行移民,屯田,修建长城。战国末期,匈奴强大起来,并趁中原各国战争之际夺取了河套地区。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又派遣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修建长城,移民实边。秦末,匈奴再次占据此地,并且不断入寇。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收复河套平原,设置朔方郡。
可以看出,阴山和戈壁滩构成就是一道自然上和人文上的屏障。汉朝时期,人们将戈壁沙漠以南称为“漠南”,戈壁以北称为“漠北”。汉武帝于前124年发动漠南之战收复了漠南,于前119年发动漠北之战消灭了匈奴的主力。此后,匈奴的许多部族开始投降于汉朝,汉朝将他们大部分安置在漠南地区,以帮助汉朝守卫边疆。
前60年,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两部分,两大匈奴以戈壁和阴山为界,南匈奴依附于汉朝,北匈奴和汉朝为敌。北匈奴西迁后,南匈奴迁入漠北,在48年又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建庭五原塞(包头),依附于东汉,为东汉守卫边疆。迁居在河套地区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迁入中原地区,融入了汉族。
二,从北魏到隋唐:对抗的持续
魏晋南北朝时期,漠北地区先后兴起了鲜卑,柔然,突厥等族。而河套平原就成为了这些民族入侵中原的跳板。魏晋期间,鲜卑族的拓跋氏就迁徙到了河套一带。315年拓跋力微被封为“代王”,漠南成为了拓跋氏的南下的根据地。338年,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前秦时期,代国一度被灭,在前秦灭亡后,代国又复国了。386年,拓跋珪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经过几代国王的努力,最终在439年统一了北方。
北魏入主中原,迁都洛阳,推行全面的汉化改革,最终使得迁入中原的鲜卑族融入了汉族。此时的北魏就成为了抵御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柔然的坚强力量。北魏和柔然围绕着河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战争。424年,柔然可汗大檀入侵河套地区,被拓跋焘击退。次年,拓跋焘深入漠北,柔然惊骇北逃。为了防御柔然,北魏在河套一线建立了六镇,集中了大量的军事力量。北魏设置的六镇虽然在后期爆发了起义,动摇了北魏的统治。但是北魏对河套地区的经营,基本使得中原王朝在此立足了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