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到来,今天(4月21日),苏州知识产权法庭举办“数字经济 苏知护航”主题系列活动,并发布苏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一场庭审,两个“首次”!
在与信息化同频共振的改革浪潮中,人民法院从未缺席,“数字正义”正在越来越多的司法实践中得到体现。
上午,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发明专利权纠纷案。
庭审过程中,被诉侵权产品以实体形式展示,而案涉发明专利产品则通过前期3D扫描,在屏幕上进行了全方位的成像展示。双方当事人对扫描成像所对应的技术特征予以确认。
据了解,法庭探索性地引入3D扫描设备用于技术事实查明,不仅有效解决了在线审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容易存在的证据原件核对、实物证据勘验比对等难题,也为侵权证据交换展示、证物整备管理等一体化集成方案运用,插上数字化“翅膀”。
该案也是苏州通过3D扫描技术设备固定技术特征的全市“第一案”,对促进数字经济及数字产业化发展具有价值意义。
科技赋能推进智慧审判的同时,“外援”力量也在助推审判质效。今天的审理还首次引入了“技术型”人民陪审员。
庭审“外援”“接地气”更“有底气”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苏州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逐渐递增,仅2020年一年就已近千件。该类案件的事实判断,不仅要“接地气”,更要专业“有底气”。
为此,对于技术事实认定较为明确、侵权认定较为明显的技术类案件,苏州知识产权法庭注重发挥技术调查官特长,作为“特邀调解员”,以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
同时,苏州知识产权法庭还与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对接,启动技术型人民陪审员遴选,目前确定了首批30名技术专家担任技术性人民陪审员,涵盖了计算机、电子、生化医药等多个前沿领域。
作为裁判者全程参与诉讼,技术性人民陪审员实质性介入案件审判,让技术意见从“参考”变为“决定”。
今天的主题系列活动现场还发布了2020年度苏州市十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并与上海浦东法院开展“云对话”,对十个典型案例进行了具体剖析和点评。
过去一年,苏州法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578件,同比增长10.8%,处于历史高位。
特别是新收涉外案件,由2017年的42件增长至2020年的114件,增长了1.7倍。
随着“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在苏南地区叠加实施,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已成为越来越多当事人知识产权维权的“优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