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换人生28年”案择期开庭

2021-05-08 17:02:18 作者: “错换人生2

这种考量虽然存在对真相的执着,但是却无限地忽略掉实实在在赔偿对于“姚家父母”的重要性。说到底,回到受害的氛围里,比起不确定性的真相,如何更好地活下去,才是“姚家父母”更重要的事情,并且这也是“民事维权”中最核心的问题。

所以对于“割肝救子”是人设故事的问题来讲,还是要摘开来看,因为对于“姚家父母”而言,他(她)们是“错换人生28年”的受害者在先,而对于“割肝救子”是人设的情况,属于救人心切下的做法,如果是真的,有可原谅的一面,也有可批评的一面。

因此在维权中的“陪多赔少”是不存在问题的,而舆论即便要反噬,也只能反噬“割肝救子”人设下的“姚家父母”,这方面不应该混为一谈。至于姚策妻子谈到姚策养母得知姚策是非亲生时的心态变化,应该属于“正常发挥”。

说实话,在俗世的情爱中,爱和得失本就是混杂在一起的,所以我们没办法要求他(她)者是完人。这其实跟现实中彩礼之于婚姻的存在差不多,虽然人们将其打上风俗的标签,但是谁都清楚,那本就是实打实的交易存在,但是也并不见得,新人们在婚后就不能产生信任和爱,并且反过来看也是如此。

另外“婆媳争产”环节中的“公私辩”,到最后肯定是没有赢家的,但是这场纷争已经开始,就意味着不太可能中途平息。而作为媒体舆论在具体的涉入时,最好不要先入为主地站立场,因为想让“受害者们完美呈现自己”是不太可能的。

不得不承认,道德涉入在罗生门中是无力的,所以法理站出来平衡就显得尤为必要。而作为“局外人”最好的站位就是透过“当事人们”进行自我检视,而对于他(她)者的是非纷争,抱以祝福为好,只有如此这场纷杂才能回到慈悲,而非是立起一方,踢到一方。

坦率地讲,如果定义他(她)者纷争时,默认是降魔的过程,那么人世间的纷杂终究是支离破碎,无法被缝合的。甚至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事无巨细的搜刮,到最后只会留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与此同时,“错换人生28年”从始至终都跟“底线”挂钩,亲缘的底线,道德的底线可谓错综复杂,但绝大多数人在具体的谈论时,都是静止地看待人和底线的关系,而非是就具体关系进行细掰。这就导致,是非论先行,而非是处境论涉入。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提到底线就意味着必须有共识。如泰坦尼克悲剧中“妇孺优先”虽然并非表决的结果,但在场者显然认可这个办法,因此违规者会被众人制止。所以回到底线上,所谓共识本身就不是全票得出的结果,而是少数服从多数。

这种情况下,“群己权界”回到小范围内,就容易失效。这就跟一个人在工作单位从来不发火不生气,并不代表他(她)在家人面前也是如此的。所以回看“错换人生28年”中涉及到的家庭纷杂,不妨分层的去审视为好,也就是属于公域的瓜该吃就吃,不属于公域的瓜,最好碰也不碰。

此前报道:

姚策妻子回应养母:她让别人威胁我们家,何时放下屠刀?

姚策爱人熊磊5月4日发文,“上一篇文章发完之后,某人发动身边的人对我和我家人发起了劝诫和威胁,他们对我爸说:’无论捐款怎么开始的,到底是用在姚策身上了’,最后不忘说我’不应该不感恩’,现在有’过河拆桥’的嫌疑。”

“当姚策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时,他和我说,不要怕要勇敢地活下去。他去世后,为了楷楷,我努力正常生活,希望可以平静走过这段至暗时光。原以为姚策走了,某些人应该良心发现放过我们,让我们能过自己的小日子。我没想到网暴非但没平息反而以指数级暴增,在多平台对我进行丑化和辱骂,利用舆论导向私信给我什么杀到九江杀妻杀子连3岁的楷楷都被诅咒,你们觉得这是一个人干的事吗?甚至发展到,不相关的网友替我说一句话就被你们诅咒、谩骂、威胁、人肉,你们就是这么查找真相的吗?舆论的确是监督的一种手段,但舆论不是裹挟司法的工具,网络不是断案公堂,网友评判也不代表公平正义,舆论民意更不代表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只存在于法庭之上!”

“你们对我和姚策从人格到自尊任意践踏,你们让我老公在网暴中遗憾离世,此时却嘲笑挖苦我不该跳出来为自己辩解?的确,在你们认知中我是个不会处事被姚策呵护着的小女人,你们认为我不会处置这样的情况只能任你们欺负。我可以告诉你们,我已经被你们踩到泥土里,已经没有什么不敢,姚策走后我就是这个家最年轻力壮的一个人,只有靠我用法律的武器去保护他留下的老人和孩子,纵是千难万险,我也不会再后退。我呼吁我们国家能够马上出台关于网络环境整治的具体法律法规。我希望在未来,不要再有网友重复姚策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