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失控,莫迪政府做错了什么?
近期印度疫情迅猛反弹,与其自身的医疗基础薄弱、政府施政重点错位以及民众防控意识松懈有密切关系。
一度缓和的印度疫情,出现迅猛反弹之势。
根据印度健康与家庭福利部的最新数据,截至4月18日8时,印度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6万多例,累计确诊病例约1479万例,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累计死亡病例约18万人。
自疫情暴发以来,这是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的最高增长纪录,已连续4天新增确诊病例保持在20万例以上。若此次疫情得不到有效遏制,印度将成为全球疫情防控链条上最为薄弱的一环。
从更深层面看,印度疫情迅猛反弹,与其自身医疗基础薄弱、政府施政重点错位以及民众防控意识松懈有密切关系。
医疗基础薄弱
一个国家的医疗水平,直接决定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能力。虽然印度近年来经济呈增长之势,但其在医护人员、医疗设备、医用物资等方面的匮乏,难以满足防疫的现实需要。
世界银行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印度每千人拥有0.8个医生,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502个;印度每千人拥有0.7张病床,世界平均水平则为2.705张。
目前,随着疫苗的研发,接种疫苗是世界各国最有效的防疫手段,印度也不例外。
1月16日,莫迪政府启动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根据当地官方数据,截至4月18日8时,印度虽已完成约1.23亿剂次接种,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接种率不到总人口的9%。
此外,受限于自身疫苗的生产能力,印度国内也面临疫苗短缺局面。而印度在医疗人员、疫苗储藏、疫苗运输等方面面临的巨大缺口,令其难以有效地推进接种工作。
施政重点错位
在疫情防控方面,莫迪政府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并未将其作为施政重点。这导致疫情防控工作得不到应有重视,严重削弱了其应对疫情的能力。
在“全球民粹主义兴起”及“印度经济发展乏力”的双重影响之下,印度国内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急剧上升,也已成为影响莫迪政府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内政治生态的演变,莫迪政府将执政重点从经济领域转到政治领域,并利用极具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的竞选纲领吸引选民。而其也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印度人民党在2019年大选之中获得压倒性胜利。
此外,为了迎合国内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绪,巩固执政基础,莫迪在第二任期伊始,就有计划地颁布极具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的政策。
对内塑造印度教的主导地位,削弱穆斯林群体的地位,煽动宗教之间的矛盾;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一方面深化与美国、日本等国的合作尤其是军事合作,另一方面则在边界争端问题上采取挑衅行为。
莫迪政府的国内政策蓄意煽动宗教情绪、制造宗教矛盾、挑起宗教冲突,激化了国内早已存在的矛盾,引发宗教少数群体的抗议以及宗教群体之间的冲突。而其外交政策则导致印度外部环境恶化,使其无法集中重要资源于抗疫之上,难以形成合力应对疫情。
防控意识松懈
而随着此前疫情出现缓和态势后,印度政府及民众的防控意识逐渐松懈,过早放松或者取消之前的疫情防控措施,这是导致印度疫情反弹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新冠疫情沉重打击了印度经济,致其出现负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20年,印度经济同比萎缩8%,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为了缓解疫情防控措施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印度政府开始放松疫情防控工作。国内人员流动性的增加,导致疫情迅速传播。
与此同时,由于印度民众对疫情的科学认识不足,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而印度国内选举、宗教节日、游行示威等群体集会比较多,防控意识的松懈必然会增加大规模群体感染的风险。
如今,印度疫情已陷入“全面失控”——一边是不到1周增加100万例确诊病例,一边是正闹“疫苗荒”。莫迪政府却对此束手无策。联想到印度的现有人口规模与医疗体系现状,这很难不让世界捏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