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大数据杀熟拟入法

2021-08-17 14:52:26 作者: 禁止大数据杀

相信有很多网友就有在平常订酒店、点外卖的时候发现自己下单竟然要比别人贵,重点自己买的次数还比较多的,这就是最近常说的大数据杀熟,针对这种现象也是有很多人都提出了疑惑,对此也就有了相关法律来规范,据了解禁止大数据杀熟拟入法,那么大数据杀熟侵犯了消费者哪些权利,接下来大家就随见闻坊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禁止大数据杀熟拟入法

同一款产品或服务,“熟客”价格总是比新用户更高。想必,不少人都遇到过类似的“杀熟”情况。

近年来,外卖、旅游等平台“大数据杀熟”屡屡为人诟病,但在法律层面,一直没有明确限制。不过好消息来了,我国拟立法禁止“大数据杀熟”,对“大数据杀熟”进行规范。

据报道,17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第三次审议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对“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作出规制。

据悉,草案三审稿规定,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草案三审稿充分赋予个人自主选择是否接受自动化决策的权利,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个人进行信息推送、商业营销,应当同时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个人提供拒绝的方式。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作出对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决定,个人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予以说明,并有权拒绝仅通过自动化决策的方式作出决定。

此外,草案三审稿还对大型互联网平台和小型个人信息处理者进行了区分,规定大型互联网平台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平台规则;授权国家网信部门针对小型个人信息处理者制定相关规则。

大数据杀熟侵犯了消费者哪些权利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召开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制与消费者保护座谈会时指出,部分互联网平台利用算法技术进行“大数据杀熟”,损害了网络领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此应加强算法应用的有效规制。

“大数据杀熟”从2018年开始被媒体广泛报道。据了解,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交通出行、旅游住宿、订餐外卖、网络游戏等生活消费领域都出现了大型平台企业。这些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或服务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前不久,某外卖平台被曝出会员的配送费比非会员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大数据杀熟”在本质上是一种差异化定价行为。考虑到不同的交易成本,差异化定价本来属于企业经营自由的范围,但任何自由都有限度,一旦差异化定价的自由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变成违法行为。

《法治日报》记者发现,除了外卖平台,其他电商平台也存在“大数据杀熟”的现象。

2020年11月,来自北京的韩女士在某电商平台购物,下单时使用了自己经常用的账号,价格显示为122元,结账时使用了不常用的账号,发现竟然便宜了25元,原来该电商平台在普通账号的界面上多出了一张“满69元减25元的优惠券”。

来自辽宁的朱女士经常使用某打车软件,她发现自己每次打车的费用比新用户要贵几元钱。“我们其实都知道平台这么做的逻辑,老客户对品牌、平台有了忠诚度,可以暗中薅羊毛。而对于新用户,可以先给点甜头,然后发展成老客户,再暗中薅羊毛。”朱女士说。

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贵出许多,经营者运用大数据收集消费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费偏好、习惯,将同一产品或服务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消费者,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2020年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起草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将“大数据杀熟”定义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差别待遇。

采访中,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大数据杀熟”主要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此外,各大平台是通过大数据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从而推测出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如果不符合知情—同意原则,则可能涉嫌侵害个人信息权益。“‘大数据杀熟’对于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市场秩序具有破坏效应,可能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