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轮岗制度并不是什么新政策,这个制度之前也一直都被提起,教师轮岗主要是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均衡,实现教育公平,那么什么人会被教师轮岗交流?什么样的教师会被轮岗交流?今天就跟见闻坊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什么人会被教师轮岗交流
按照要求,是要有一定比例的优秀老师交流到一些薄弱学校去的。他们学历高、知识面广、素质能力强,加之处在优质教育资源和环境中,见多识广,占有教育信息先机,有着居高临下的先天优势。
这些教师经常不断地、成批量地轮流到乡村学校任教,必然会给乡村教育带来更高更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带来更多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城乡教育的融合,缩小差距、均衡发展。
教师轮岗的意义
教师轮岗交流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的重要手段。教师交流轮岗是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教师队伍配备,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其实建立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也不是我国的首创。发达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也实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指的城里老师和乡下老师交换岗位。也就是城里老师去乡下教书,乡下老师去城里教书。这样的话就可以做到资源互补。
教师轮岗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有哪些?
除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教师轮岗还有激活教育团队的作用。教师轮岗过程当中,若学校之间是均衡无差别的,则教师轮岗不会有太大困难。但现在问题是,学校之间存在不均衡甚至明显差距,而学校之间存在的教育水平、质量差别,是影响教师轮岗的最大障碍或者说最关键点。
陈志文则提到,若地区之间差异过大,教师比较难流动。比如,若让北京市区教师到远郊区县轮岗,老师的住房问题、照看家中老人孩子的问题都很难解决。
“学校之间的待遇差异也是现实问题。表面上,老师的工资可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中各学校发放补贴的标准可能不一样。补差额的钱从哪里来、依据是什么?由此造成的新的不公平、不平衡如何解决?又比如,一些大学的附属中学并不归地方管理,它们是否要流动?这些都是问题,且不是光靠教育部门能解决的。”陈志文进一步说。
此外,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蒋建华教授强调,实施教师轮岗需遵循自愿原则,要有柔性的引导机制,比如跟评职称挂钩。教师轮岗后工资是否进行调整、如何调整、怎么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这些问题要从制度甚至法律层面来解决。
蒋建华还提出,教师轮岗学校与教师原学校距离不宜过远,在学区内轮岗为宜,且轮岗时间不宜过短。“学区内轮岗对教师个人生活、工作的影响会相对小。同时,轮岗时间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学段,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三年是一个相对好的时间跨度;否则可能难以达到轮岗的预期效果。”蒋建华说。
在蒋建华看来,相较于教师轮岗,让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轮岗意义更大。“一位好校长可以改变一所学校。这方面可以通过完善鼓励机制,鼓励优质学校校长组建团队到薄弱学校轮岗,帮助薄弱学校获得办学质量、学校风貌的整体提升。”蒋建华说。
他还建议,打通大学教师到中小学任教的渠道,让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并有意愿到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大学教师能有机会到中小学任教。
“双师课堂”能否替代教师实地轮岗?
8月25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在接受央视《新闻1+1》采访时提到,在北京探索和实践当中,曾将海淀、东城的老师流转到延庆或者密云这类远郊区县,轮岗一年或三年的都有,但实际成效并不是很成功。
李奕坦言,这一方面影响了老师生活、工作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和老师的匹配度也未必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现在对于跨区域远程的干部教师流动,主要采用线上“双师课堂”形式。
“双师课堂”即通过两校教师结对子,用在线方式把优质学校的课程与当地相对落后学校的课程结合起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双师课堂”能否解决跨区域轮岗难题,替代教师实地轮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