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是什么时候被灭国的?西夏后裔去了哪里?

2020-12-23 19:20:03 作者: 西夏是什么时

  西夏灭国后西夏后嗣去了哪里?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公元1038年,党项族在我国西部树立大夏国,史称西夏,西夏立国190年,传10代帝王,先后与宋、辽、金鼎足而立。1227年西夏国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所灭,其典籍、文书付之一炬,文物、奇迹破坏殆尽。

image.png

  在我国二十四史里,辽有《辽史》,宋有《宋史》,唯一没有西夏史,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难解之谜。西夏消亡后,其后嗣也奥秘失踪,至今,中外学者已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探寻。

  西夏后嗣去了哪里

  我国西夏学者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起,先后到四川、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以及南宋国都杭州等地查询考证,并结合文物考古实证,证明西夏后嗣党项族员主要有五个去向:一是逐步汉化、二是逐步藏化、三是蒙化、四是回化、五是迁入中亚,部分西夏党项族员进入尼泊尔。西夏亡国后,部分西夏后嗣逃亡到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四川、西藏等区域,变成了汉民,其间河北、河南、安徽等地较多。

  汉化融入中华民族

  在北京的居庸关、河北的保定区域也发现有西夏文碑,阐明部分西夏后嗣进入汉族区域并逐步汉化,在河西一带、江浙区域均有记载证明有西夏后嗣存在。此外,在陕北米脂、横山等地寓居着许多拓姓居民,他们有可能是西夏党项拓跋氏的后嗣。

  专家剖析,西夏消亡后,仍有适当一部分党项人留在故地。元代往后,本来归于西夏的部分区域开端许多迁入汉人、蒙古人、回鹘人,他们与西夏遗民天伦之乐、繁衍生息。跟着年月的消逝,西夏后嗣与汉地居民通过姓氏、言语、通婚、风俗、崇儒等多方面交融,这些党项人连同其共同的民族文化一同被淹没在了前史的长河之中。

  蒙回藏化迁入内地

  据西夏文献记载,西夏的先人党项人被称作弥药人,成吉思汗带领的蒙古大军灭西夏后,蒙古统治者除屡次把西夏遗民迁往内地外,还有部分西夏人屈服或被俘虏,成为蒙古人的一部分。经查询考证,西夏国曾在鄂尔多斯高原驻军民,西夏消亡后,这一区域被蒙古军占据,寓居于此的原西夏国民仍被称作“迟钝”即“弥药”,证明他们是西夏人的后嗣。

  别的,部分西夏人跟从蒙古戎行信仰了伊斯兰教,逐步回化。元朝至正年间,世祖忽必烈将成吉思汗西征时抓获的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战士和工匠安顿在河西,留在河西的党项人,有一部分则交融于回民族中。

  木雅人先人源西夏

  西夏消亡后,部分党项人在通过数千里行进,在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木雅区域久居下来,树立了一个小政权,至今在当地的藏族居民中还有不少传说,他们把这个小政权的领袖叫“西吴王”,实际上也便是“西夏王”的称谓。

image.png

  现在,四川省木雅人仍然保留了自己特有的言语和风俗,他们的言语被称作“木雅语”或“道孚语”,与古代的党项族语即西夏语,在发音和基本词汇上比较挨近,而更有意思的是,“道孚”便是古音“大夏”,阐明部分党项族员在西夏亡国后回来客籍,与藏民相居,并逐步藏化了。木雅人是党项人后嗣

  藏语的“木雅”一词,源自宋元年代汉文文献中的“迟钝”、“母纳”、“密纳克”等,原是指西夏国都兴庆府地。

  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西夏后嗣寓居,可以说西夏后嗣已融入华夏各族之中。特别是古城西安发现的西夏王朝末帝后人李培业和他收藏的9部皇族家谱及安徽发现的两部相互印证的西夏后嗣家谱,证明西夏后嗣传承至今,并已成为汉族的成员,为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开展供给了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