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化学学科迎来百岁华诞,50余位院士曾在这里求学或任教

2020-10-24 21:56:42 作者: 南大化学学科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10月24日,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发展大会在仙林校区举行。两千余名师生院友和嘉宾欢聚一堂。

江苏省副省长马秋林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马秋林表示,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化学院系之一,一百年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老一辈化学家风范的感召下,培养了一大批行业专门人才,为国家和江苏省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苏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他希望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充分发挥在化学化工领域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持续推进学科地图与产业地图、研究方向与行业方向深度融合,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在致辞中表示,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一批设立化学院系的高等学府,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南京大学化学学科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化学化工学院卓越引领,学脉悠长,有50余位院士在这里求学或任教,多次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新时代的化学学科要胸怀家国天下、勇担时代使命,发扬优良传统、发挥自身特色,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要以充分的自信和高度的自觉,努力取得更大进步、铸就新的辉煌,为“第一个南大”建设做出表率和示范。 大会颁发了南京大学化学学科终身成就奖,高分子化学家程镕时院士、物理化学家陈懿院士、分析化学家陈洪渊院士被授予“南京大学化学学科终身成就奖”。

会上,成立了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科建设咨询委员会,聘请姚建年、吴养洁、陈懿、陈洪渊、刘云圻、方维海、郭子建、彭孝军、席振峰、唐勇、蒋华良、鲍哲南、樊春海13位院士为委员。会上启动了新百年发展基金,并发布了《美国化学文摘社科学文献典藏:南京大学》。

【延伸】听院士说秘诀:这里何以走出众多院士?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南大化学学科从创立以来,32位两院院士曾在此任教,校友当中有39位当选两院院士,1位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陈懿院士1951年来到南大化学系本科学习,后一直在南大工作,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陈懿院士的本科阶段,化院的理论物理课由“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授课、化工课由“化工之父”时钧授课、无机化学由戴安邦授课、有机化学由高济宇授课、物理化学由李方训授课。 “当时很多老师从国外著名高校归来,都在教学一线授课,上课要求标准很高。”陈懿告诉记者,始终重视基础,重视本科生教学是南大化学学科的传统。“在大跃进结束后,教育部统编首批本科生教材,是将全国教材拿到南京来挑选编纂,集采众家之长,化学四门专业课中有三门与南大密切相关: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与物理化学。”陈懿表示,如今科研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尤其要培养基础扎实的学生,尤其对于本科生,不明确未来的岗位,但只要数理化基础扎实,都能从容应对难以预料的问题。“到了研究生期间,就要深入到某一个学科的前沿,关键是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要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仅仅写一篇论文是没用的,要通过系统训练,具备更高层次的独立工作的能力。” 陈洪渊院士1956年考入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在南大已有64年。多年以来,陈洪渊院士一直非常重视教学,“教学是刀背,科研是刀锋。没有刀背支撑,刀锋就会卷刃。”对于学生,他的要求是要有家国情怀、有穷究物性去创新的勇气。“我们人类生命就是化学过程的结合,在社会经济领域,材料、能源、医药各方面都离不开化学”。他表示,做科研的要求是顶天立地,在科学上要有所“发现”;在科学技术方法研究方面应重在“创新”;最终,又都要把科学上的发现和技术创新应用或落实到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实际的需求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