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何会出现节度使这个官职?唐朝的节度使问题有多严重?

2020-12-30 11:03:07 作者: 唐朝为何会出

  秦始皇推广郡县制,史书记载起先三十六个郡,但后期添加到了40多个。汉朝则更多,到了西汉末年,郡国(郡以及推恩后的小诸侯国)现已超越一百多个。而中心三公九卿就这些衙门,根本就管不过来。

  这个央地联系,究竟该怎样处理?

  汉朝的做法便是派刺史,中心定时向各地差遣钦差大臣,督查各地郡县。后来,刺史变成固定职位,成为郡县的直接长官。东汉,直接分全国为十三个刺史部。所以,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有郡守级诸侯,还有刺史级诸侯,而闹得最凶的肯定是刺史级诸侯。由于当地大、人口多,完全有实力跟中心平起平坐、构成当地割据。

image.png

  唐朝也是这个演化过程,公元639年全国就有358个州府、1551个县。靠三省六部这些中心衙门根本就管过来,所以分全国为十个道,设置采访使进行督查。到了玄宗时期,又添加到十五个道。而边远当地胡人区域,还有很多的都护府或都督府,其土地面积和军事实力都很强。

image.png

  唐朝的道,的确没有构成东汉末年的刺史级诸侯。可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边远当地和重要区域的节度使,会兼任采访使或观察使的督查职位。这就为节度使把握当地行政供给了或许。

  节度使是大唐的立异,但也是一种演化产品

  节度使,是一个新名词,但解剖来看,就会发现它的演化头绪。

  首先是这个节字,全称是符节、节钺、虎符,是调兵遣将的凭据、国家的权利标志。苏武留胡节不辱,这个节便是国家的标志符号。

image.png

  其次是使字,能够理解为:代表朝廷或皇帝,督查当地和履行某种专项的钦差大臣。汉朝的刺史、唐朝的各种观察使、经略使,都是这个套路。

  然后是功用,魏晋南北朝的史料中常有“都督数州诸军事”、“总管数州诸军事”的职位设置,如淝水之战的谢玄,官至“都督徐、兖、青、豫、冀、幽、并七州诸军事”。

  所以,节度使的设置来历,便是代表皇帝和朝廷、统领戎行外出作战的,如唐朝的行军大总管等。

  在大唐府兵制形式下,战役完毕,应该将军归朝、府兵归府。可是,边地战役日益频繁,出征之将和出征之兵就逐步由暂时变成了常态。

  将军能够成为常设,但府兵不能。所以,就需求用工作武士替代暂时征调的府兵。加之均田制分裂,帝国府兵必定要向工作武士改变。这也是一个前史的常态,唐朝如此,汉朝也如此。

  由于大唐帝国奉行不给钱但给方针的操控逻辑,所以节度使开端管钱了。

  又由于帝国边境扩展,节度使往往兼任采访使和州刺史,所以节度使能够理政了。

  再由于节度使还有朝廷钦差大臣的身份,一般还要持旌节,代表中心威望、专赏专罚。

  所以,节度使,就这样一点儿一点儿地演化成型。到了唐玄宗时期,节度使不只成为正式官职,并且其职权也从戎行扩展到当地的财权和政权。

image.png

  至此刻,节度使的力气就现已不是中心能操控的了,但中心能够在节度使之间搞平衡。

  唐玄宗让安禄山担任平卢、范阳两地节度使,雄踞河北这个帝国经济中心。乃至,后来还把河东节度使的方位给了他,却不忧虑他造反。其原因不是中心的力气有多强,而是哥舒翰担任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担任朔方节度使,有这两个节度使拱卫京畿,玄宗皇帝心中有底。别的,还有西域战神高仙芝,在长安担任右金吾大将军、密云郡公。

image.png

  可是,唐玄宗和大唐朝廷万万没想到,安禄山便是造反了。“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完结了盛唐。但其影响,不止完结盛唐这么简略,而是完全引爆了节度使问题。自此之后,大唐帝国的首要矛盾现已不是对外开疆拓土,而是开端处理内部的节度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