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睢与白起的矛盾是怎么起来的?史书记载的“复仇论”是否可信?

2020-12-30 20:59:32 作者: 范睢与白起的

  今日小编为我们带来了一篇关于范雎和白起恩怨的文章,欢迎阅览哦~

  秦国能从一个边境小国兴起,并在战国七雄中胜出,从而豪取全国,有五个人居功至伟。

  这五个人便是人们常说的“秦国五大名相”:百里奚、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李斯。

  百里奚辅佐秦穆公三置晋君、尊王攘夷,提高了秦国的威望和政治地位,终究独霸西陲。

  商鞅推广变法,强根固本,极大地增强了秦国国力。

  张仪创始连横战略,屡次破解关东六国的合纵,并克复巴蜀,为秦国的进一步强壮赢得了时刻。

  范睢强公室,杜私门,巧施远交进攻战略,蚕食诸侯,削弱六国,让秦国一枝独大。

  吕不韦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设三郡,对秦王嬴政吞并六国的工作作出重大贡献。

  李斯合作秦始皇一致全国,并一致了钱银,一致了度量衡,一致了文字,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经济的开展。

  “秦国五大名相”中,名誉最高的是商鞅和李斯,最受人们所诟病的是范睢。

  “范睢”之名见于《史记》和《资治通鉴》二书,但《韩非子·外储说》中作“范且”。清人王先慎作《韩非子集解》,引用了顾广圻的解说:“范且,范雎也,且、雎同字。”钱大昕著《通鉴注辨正》,里边说:“考武梁祠画像作范且,且与雎同字,宜从且不从目,注读为虽,失之甚矣。”

  “且”与“雎”同读“居”音;“睢”读“虽”音,它们的读音不同巨大。

  到底是“范睢”仍是“范雎”,无所适从。

  现在按《史记》的记载作“范睢”。

  范睢在“秦国五大名相”中名誉不高,主要是《史记·卷七十九·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对他的尖刻性情描绘得鞭辟入里,让人难有好感。别的,文中还说他“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即一代战神武安君白起便是死于他的构陷之下。

  《史记·卷七十九·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所记范睢的人生轨道大致靠谱;但所触及的复仇故事,多半是司马迁的故意拼凑和虚拟假造。

  类似于范睢这样的复仇桥段,《史记》一书中举目皆是,如越王勾践灭吴复仇,如伍子胥鞭尸复仇,如孙膑雪庞涓的膑骨之恨,如张仪报楚相国抨击之仇,如苏秦讥讽嫂子的辱己之怨,如李广杀霸陵尉报仇……这其间,无疑又以范睢的复仇最富戏剧性。

image.png

  《史记·卷七十九·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写:范睢是魏国人,曾周游列国兜销自己的强国建议,但无人问津,只好灰溜溜地返还魏国,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当了一个食客。须贾担任交际大使出使齐国,范睢有幸相随。主仆一行在齐国繁忙了几个月,一事无成。但范睢却得到了齐襄王的垂青,颇受礼遇。须贾以为范睢在私自与齐襄王达成了某种买卖。回国后,把这件事报告给了魏国宰相魏齐。魏齐不问青红皂白,让人拘来范睢,叮咛往死里打。范睢被打得胁折齿断,昏死了曩昔。这还没有完,丧尽天良的魏齐让人把范睢扔到了厕所里,带领宴饮的来宾轮流往他身上撒尿。范睢大难不死,被一个名叫郑安平的人救了下来,并结识了来魏拜访的秦国青鸟使王稽。王稽觉得范睢是个人才,把他偷运回国,化名为“张禄”,引荐给了秦昭襄王。“张禄”得到了秦昭襄王的欣赏,在秦国政坛上大展拳脚,成为了秦国相国、封应侯。魏王听到秦国行将向东攻击韩、魏两国的音讯,派交际大臣须贾出使秦国,妄图化解这次争端。须贾并不知道“张禄”便是当年的范睢。范睢牢牢地抓住了这个时机,装扮成身份下贱的下人,引须贾到自己的相府,酣畅淋漓地将之侮辱了一番。在驱赶须贾出境时,范睢十分解气地冲着他的背影说:“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否则者,我且屠大梁。”

  须贾难堪归国,把状况告知了魏齐。魏齐吓得魂飞天外,仓皇出逃,逃到了赵国,躲入了平原君赵胜家里流亡。秦昭襄王想替范睢报仇,拐骗平原君入秦,然后以之为人质,要挟赵国国君赵孝成王说:“王之弟在秦,范君之仇魏齐在平原君之家。王使人疾持其头来;否则,吾举兵而伐赵,又不出王之弟於关。”赵孝成王只好派人到平原君家逼死了魏齐,将魏齐的脑袋奉送到秦国。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