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博士”是什么意思?古代的“博士”和现代的“博士”有什么区别?

2020-12-30 19:20:02 作者: 古代的&ld

  今日小编为我们带来古代的“博士”和现代的“博士”有什么区别?期望对你们能有所协助。

  “博士”这个词最早呈现在战国前期,是对有学识人的敬称,相似于名士、高士。到了战国后期,部分诸侯国执政堂中建立了“博士官”,尔后博士就成了一种官职。战国时期因为社会动乱,许多有才调的人想要根究社会安稳的本源,由此形成了许多学术门户,统称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中的大学识者都能够担任博士官,担任执政堂上给君主供给理政主张。从职务上看更像后世的议政言官或许参谋学士。

image.png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为了笼络人心,在他从政初期撮合了72位儒家名士担任博士官。到了秦始皇执政后期,他寻仙求长生不死药被方士所骗。骗他的方士和其时的儒家博士官交好,所以他迁怒儒家子弟,才有了“焚书坑儒”的恶行。汉代刘邦开国之后,在准则上大多秉承了秦朝的形式,朝堂中也建立了博士官。不过这个时分,博士官人数很少,没有什么话语权。

image.png

  汉朝的皇位传到了第五位皇帝时,状况发生了改变。这位皇帝便是创始“文景之治”的汉文帝,他叫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他登基之后,提出了安居乐业的方针,在治国理念上推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这种布景下,以儒家名士为主的博士官执政堂上的效果越来越重要了。文帝一朝,博士官的数量多达70余人,其间绝大部分都是儒家学者。汉文帝还建立专门担任研讨收拾儒学经典的博士官——专经博士,为儒家思想、作品的遍及做出极大奉献。

image.png

  到了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治国理政的学识,被统治者全盘接受。汉武帝建立了五经博士,从此以后,博士官成了儒家独占的官职。五经便是指五本儒学经典作品,《诗》、《书》、《礼》、《易》、《春秋》。朝廷选人才要从通晓五经的人之中选拨,也便是说五本作品只需学习把握一本就有了当官的时机。跟着时间的推动,五经开展延伸出12个学术门户,叫做“五经十二家”。每个学术门户都要求担任博士官,为自己的学说获取位置,到了汉宣帝时分,五经博士扩展为五经十二家博士。

image.png

  西汉末年,博士官迎来了“高光时间”。其时的政权把握着皇后王氏宗族的手中,族中王莽沽名钓誉,擅于笼络人心。他为了撮合儒家名士,将五经十二家扩展到六经三十家,这些学术门户中的名士都能够担任博士官。王莽篡权之后,开端对儒家名士的冲击虐待,这个时分我们才发现本来被他骗了。所以有许多儒家名士转投到刘秀身边,助他重夺汉家全国。刘秀登基后,将六经三十家博士调整为五经十四家。这个方针一向保留到东汉末年。

image.png

  东汉末年,三分全国,汉朝的准则逐步土崩瓦解,但博士官这个职务一向到清朝还有。隋唐两代博士的工作重点从参政议政转到教育、收拾藏书方面。宋代的博士更像是一种敬称,由朝堂走入民间,比方汴梁街头的茶馆店员也能够敬称一声“茶博士”。

image.png

  到了近现代,博士成为高等教育中的学位称号。高等教育系统中,博士学位来源于西方国家。博士代表着对某一专业领域的分支领域具有重要话语权,无论是知识结构仍是研讨课题都具有学术价值。到了最近几十年,又呈现了博士后。特别要着重一下,博士后不是学位称号,一般状况下是指博士学位完结后有了研讨方向的高级人才。能够近似理解为也是一种敬称,表达对其学术位置的认可。

image.png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