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李绛直言敢谏,元和五年,李绛面陈宦官吐突承璀飞扬跋扈,言语尖利。唐宪宗听了非常恼怒,以为李绛说话过分分了。
李绛回答说:“臣若畏避左右,爱身不言,是臣负陛下;言之而陛下恶闻,乃陛下负臣也。”
唐宪宗被李绛的忠心感动,称誉他“真忠臣也”。
假如李绛等人好久没有进谏,唐宪宗就会检讨:“朕岂不能容受邪?将无事可谏也。”
在唐宪宗这种求谏若渴的感化下,大臣们都各抒己见。
不断调整战略,纠正过错
唐宪宗的削藩并非一往无前,也存在失误。可是他能依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直到做出正确的布置。
征淮西时,唐军主将的三易其人,第一任主帅严绶,被裴度点评为无能之辈,他将军费拿来收买人心,滥赏将士以及贿赂宦官,在战场上他却毫无办法。第二任主帅韩弘的才能不错,可是他自身也是节度使,关于削藩他消沉敷衍,因而战事延迟好久。终究唐宪宗确认裴度为主将,裴度就任后,罢监军,重用李愬,终究平定了淮西。
别的,淮西战场还未完毕,唐宪宗就急于向成德开战,堕入两线作战的晦气局势。征成德失利后,唐宪宗及时承受大臣的主张,暂时赦宥了成德。集中军力全力抵挡淮西,总算将淮西平定。
拟定正确的削藩战略
唐宪宗的削藩,基本上依照先易后难、以藩制藩、防止两线作战的正确战略。
唐宪宗继位后,首要平定的三个藩镇西川、夏绥、镇海都是实力不强的藩镇,这些藩镇仅仅暂时性的割据,其周围各镇都忠于朝廷,不像河朔三镇那样结盟对立朝廷。因而唐宪宗平定这三镇比较顺畅。
先易后难,处理简单的,可以进步朝廷的震慑力,如果失利了,也不至于形成太坏的影响。
唐德宗时便是急于向河朔三镇开战,终究变成“泾原暴乱”和“四王两帝”的暴乱,大唐差点就消亡。
唐宪宗还坚持以藩制藩的战略。平西川时,除了高崇文带领的神策军参战,还有山南西道节度使和东川节度使率兵助阵。平淮西时,更是发动16道戎马,征伐淄青李师道,朝廷也动用了5个藩镇的人马。
六.结语
唐宪宗可以获得中兴的伟业,既是唐代宗和唐德宗打下的根底,也和唐宪宗个人才能相关。
惋惜的是,唐宪宗的元和中兴未能耐久,在他身后,因为继任者唐穆宗糊涂无能,河朔三镇从头叛变,藩镇割据死灰复燃,其原因在于唐宪宗未能改动藩镇割据的社会根底,节度使具有重兵和把握当地财赋的问题未得到处理。
因而,元和中兴具有必定的局限性。可是唐宪宗不失为中晚唐最出色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