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清朝为何两次被吊打?大清没有认真抄作业!

2020-12-31 23:45:03 作者: 鸦片战争清朝

  除了广东,其他滨海各省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造船运动。可是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终究都不了了之。所以,到了英法联军再度跨海而来之时,清政府的水师只能龟缩在内河里不敢出来。

  二、道光帝的无力感

  清政府尽管对“坚船”感兴趣,可是对“利炮”,以及洋枪没有太大注重。官员们只看到英军舰船上火炮的数量许多,却没有注重英军械炮的威力之强。依据茅海建教授的说法,第2次鸦片战争时期与英法联军交兵的京津大沽一带清军部队中,罕见购买、运用洋枪的记载。

  对此,道光帝应该负首要职责。

  1842年12月,奕山奏报广东士绅潘世荣试造火轮船一艘,可是行进不甚灵活,提出“将来雇觅夷匠仿式制作,或购买夷人形成之船”。不料道光帝当即谕批:“火轮船式,该省所造既不适用,著无须雇觅夷匠制作,亦无须购买。”他彻底忘了之前自己对奕山说能够购买外国船舶的话。

  道光帝这种不鼓舞拷贝和购买西方战船的思维,也影响到了当地官员拷贝和购买洋枪洋炮的热心。

  1843年,两广总督耆英向道光帝进呈外国双筒步枪和六眼小枪各一支,并主张拷贝。道光帝观察之后,允许称誉,“绝顶之妙品”,“灵捷之至”。可是他却不赞同拷贝,说什么假如拷贝,“必成望洋之叹”。

  我的了解是,道光帝现已从做工精美的洋枪中看到了之间军工制作水平的巨大距离,他心里很清楚,我国的手艺作坊或底子没有才能拷贝。假如硬要拷贝,造出来的枪炮必定偷工减料,这样还不如不造。

  道光帝以为拷贝“必成望洋之叹”不是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其时现已进入工业革命的英国,其兵器制作大多采用了工厂的机械化出产,制作工艺拉开大清帝国八条大街。以火炮制作为例,英国运用全金属车床切削铸造火炮,制作出来的火炮炮身均匀、对称、光亮,各种尺度份额和火门的规划科学合理,射击精确度高。

  再以洋枪洋炮所需求的弹药为例,尽管中英两国都用黑色火药,可是实践上的爆破力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国手艺作坊或工场出产的火药,无法提纯硝和硫,破坏和搅拌也只能靠石碾等工艺,这就导致火药中的硝、硫、炭份额中含硝量过高,简略发潮,难以久贮,爆破效能低。反观英国,他们用一整套工业流水线出产火药,提纯、破坏、搅拌、限制、烘干等工艺悉数用机械化出产,其所出产出来的火药巩固、密实、均匀,有必定的几许形状,能坚持杰出待发的枯燥状况,大大延伸火药的贮藏期。

  尽管道光帝还不知道什么叫工业革命,什么叫机械化出产等等,可是他必定现已天性地意识到中英两国军工出产存在的代差。

  我感受到一种末日帝国皇帝深深的无力感。

image.png

  继任道光的咸丰帝,则更是抱着佛系心态。1858年,兵部左侍郎王茂荫向他主张从头刊印《海国图志》,“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所以教,所以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之可御”。咸丰帝却把这个主张当成了耳边风。

  三、抄作业不能三心二意

  咱们再来看看其他后进国家是怎么学习强兵之道的。

  首先是与英国一向相爱相杀的法国。早在18世纪初,法国政府就开端了体系地“盗取”英国技能的活动,派出许多人员去英国调查、陈述并雇走技能娴熟的工匠。尽管英国政府很警惕,可是某些企业主却很麻痹,随意就让法国人观赏他们的工厂。所以,对军工制作至关重要的金属制作技能,对坚持水兵优势起到关键作用的计时技能,都被法国人成功“盗取”。

  1794年,法国人开办了中心土木工程校园,意图是培育工程兵和炮兵军官,由于工程兵和炮兵都是关系到技能知识的军种。政府还聘请了许多顶尖的科学家和数学家来校园任教,教给学生数学、基础科学和技能才能。这所校园给法军输送了大批军官,极大地前进了法军的战斗力。

  所以当咱们再来看第2次鸦片战争的八里桥之战,法军的火炮射击精度与英军平起平坐,令清军将领每次都惊呼敌方“火炮凶狠,不能停步”。而在法军械炮射击技能高明的背面,是他们长期以来对数学和弹道原理的研讨。清军的火炮不只质量差,战士的火炮射击也全凭经历,全部跟着感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