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关西七卫”是怎么设立起来的?最后又是怎么败亡的?

2021-01-03 20:26:50 作者: 明朝&ldq

  明孝宗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吐鲁番汗国再次突击哈密,杀死忠顺王罕慎,再次占有哈密,哈密都指挥阿木郎等率众再次迁往苦峪城流亡。此刻的吐鲁番汗国还不敢公开与明朝为敌,仅仅遣使入贡,恳求代领西域职贡,遭到明廷回绝。不得已之下,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在明廷的干涉之下,吐鲁番汗国被逼交还哈密王印、城池和掳走的军民500多人,次年,哈密卫在明廷的背书下复立。这是哈密卫“二失二得”。

  吐鲁番汗国并不甘愿失利。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吐鲁番汗国再次攻破哈密城,并掳走忠顺王陕巴、哈密王金印等。明廷不肯意为哈密动武,在采纳经济制裁和联合周边部落武力要挟的状况,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吐鲁番汗国上书悔过并偿还陕巴和金印。次年,明廷再次封陕巴为忠顺王,这是哈密卫“三失三得”。

  明武宗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时任忠顺王的陕巴之子拜牙郎在吐鲁番可汗满速尔的诱惑下叛逃吐鲁番,吐鲁番再次占有哈密。尔后,吐鲁番企图进攻嘉峪关,于嘉靖元年被都御史陈九畴打败,明廷再次克复哈密。这是哈密卫“四失四得”。这也是明廷终究一次克复哈密卫。

  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吐鲁番再次占有哈密。到了这个时分,明廷现已被哈密卫折腾得精疲力竭。所以,在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明廷便是否弃守哈密打开争辩,虽然詹事霍韬等人竭力对立弃守哈密:“置哈密者,离西北之交,以屏藩内郡。或难其守,遂欲弃之。将甘肃难守,亦弃不守乎?太宗之立哈密,因元遗孽力能自立,借虚名以享实利。今嗣王绝矣,天之所废,谁能兴之!惟于诸戎中求雄杰能守城印戢部落者,因而立之,毋规规忠顺后可也。”,但终究嘉靖帝同意哈密“专图自治之策”,哈密再也没能被回收。

  在关西七卫中最重要的哈密既失,明廷更是无暇其他六卫,关西七卫相继内附,自此明朝在西北区域的边防限制在嘉峪关,使得明朝西北边防甩手压力更大。

  结语

  明朝树立之后,为了稳固西北边远地方,明廷仍是在嘉峪关以西设置了关西七卫。可是,鉴于北方和西北区域蒙古实力仍旧非常强壮,帝国的政治和经济重心都远离西域,明朝对嘉峪关以西的区域投入力度并不大。对关西七卫采纳“以夷制夷”的运营手法,施行比较松懈的羁縻办理体系,使得关西七卫对明朝的归属感不强,在瓦剌和吐鲁番汗国继续上百年的抢夺中,明廷终究决议抛弃关西七卫中最重要的哈密卫,哈密遂被吐鲁番汗国占有,关西七卫终究败亡内附于嘉峪关以东区域,使得到了明朝消亡,明朝在西北区域的边远地方区域只能维持在嘉峪关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