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军功爵位制”有多实用?为什么汉朝不延用?

2021-01-06 01:06:16 作者: 秦朝的&ld

  秦朝的“军功爵位制”有多有用你知道吗?不知道不要紧,小编告知你。

  秦国战士之所以交兵凶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军功爵位制”,那么这个十分有用的准则为什么到了汉朝时却被抛弃了呢?究竟汉朝一向在对匈奴用兵。下面我来剖析一下。

  汉朝中后期阶级固化,军功爵成为保护阶级固化的东西,失去了它本该有的含义。秦朝树立军功爵准则的初衷,是为了对立贵族世袭,打破阶级固化问题,让老百姓有上升途径,影响庶民交兵、出产的积极性。一起也防止贵族子弟吃闲饭,蜕化为废柴。

image.png

  西汉树立之前,刘邦团队都是小角色,都想往上爬,所以军功爵在其时也是有含义的。可是跟着西汉的树立,刘邦大封功臣,社会安稳后,军功爵准则就变味了。其时的既得利益集团不想让老百姓进入操控阶级,就把二十级军功爵制划分为侯爵、卿爵、大夫爵、士爵四大等级,人为的在爵级晋升上设置障碍。

  也便是说,秦朝的军功爵,只需老百姓有本事,封到彻侯都是能够的。但汉朝的军功爵就不可。汉朝的老百姓,不论立下多大的劳绩,撑死了也就只能封到“公乘”,官员撑死了也就只能封到“大庶长”。爵位被严峻固化了。(这也是为什么汉朝会发生士族的原因之一)

  而开国功臣的子嗣生下来便是侯爷,皇帝的儿子生下来便是王爷,而且两汉还分封了许多的王子侯、外戚侯、恩惠侯,到最终特么的连宦官都能封侯爵。如此不公平,这让老百姓对军功爵的情绪就从积极争取变成了无视无所谓。

  用其时官员的话说——民得爵不喜,夺爵亦不惧。(封爵不稀罕,掠夺了也无所谓)军功爵的含金量价值降低,封爵准则在实际上现已坍塌。秦朝的军功爵准则有两个特色,一是获爵难度大,二是待遇十分高。

image.png

  关于难度大这一点,王翦(灭楚的那位)就从前发过怨言,嫌朝廷对武将太尖刻,战功卓著也不能封侯。其时许多大将,比方长平之战后,担任攻邯郸的王陵,他其时的爵位就仅仅仅仅军功爵的第八级“五大夫”。

  这就相当于,一个军长,军衔仅仅少校,朝廷对军衔提高操控的很严厉,想升一级军衔太难了,不是说马马虎虎砍二十个人头就能升到顶的。待遇方面就拿等级最低的四等“士爵”来说。

  最低一级的公士(便是兵马俑中不穿盔甲的弩兵)都能够分到一百亩田、三十步见方的宅基地一块。别的还能够留一个儿子在家里帮助干农活。

  比公士高三级的不更(战车上担任手持长武器作战的人),能够分到三百亩田、三块三十步见方的宅基地。而且还能够革除更役。再往上的爵位,能够享用当官的权力;拿爵位赎罪、弛刑乃至是免刑的权力等等。奖赏能够说是十分丰盛。

  而这些权力在汉朝,却都打了扣头。

  西汉初期,刘邦还供认对取得八级以下爵位者的应有待遇,但之后,跟着非军功赐爵及卖爵的盛行,军功爵就价值降低了。刘邦建国之初,一口气封了一百多个侯,瞬间侯爵众多。而侯爵能够世袭,而且侯爷的儿子还能恩封,再多捞一个侯爵,所以侯爵渐渐就变得不值钱了。

image.png

  当侯爵变成“白菜价”后,之后的皇帝爽性就自我放飞了,开端滥封爵位。比方文景武三朝就有赐爵高达数十次的记载,有时候皇帝过个生日就封一大堆爵位,而且朝廷还允许民间买卖五大夫以下的爵位。所以这就导致一切的爵位就都不值钱了。

  特别是既得利益者搞出“民爵八级制”后,朝廷只保证列侯、关内侯的特权,而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相关的“民爵八级”就成了虚封。也便是只要封号,什么权力都没有。这啥权力都没有,老百姓对这个名不副实的准则,还能有爱好?

  到了东汉中期,规则又变了,朝廷规则:立军功者除封列侯、关内侯外,只升军职,不再颁发爵位。朝廷把军功和爵位脱钩了,这个准则也就更名不副实了。所以到了建安二十年,曹操爽性就废除了军功爵准则。之后再立军功者,除了封关内侯和列侯外,只升官,不再赏爵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