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2021-01-09 08:50:57 作者: &ldquo

  今日小编为我们带来“湖广填四川”的概况介绍,期望对你们能有所协助。

  可能有许多人对“湖广填四川”这个词并不了解,这个词说的是清朝时期发生的一次大规划的移民活动,表面上看便是将湖广区域的人们搬迁到四川,为的自然是将四川开发出来,可是清朝时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次这样大规划的搬迁呢?湖广填四川发生的前史布景是什么,这件工作在其时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1.湖广填四川是什么

  “湖广填四川”,是发生在明清时期的从湖广到四川的大规划移民潮。其间,从清康熙十年(1671年) 大规划开端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 中止的移民运动可谓规划最大,历时105年之久。

  “湖广”,是指今湖北、湖南两地。元朝设置湖广行中书省,包含今湖南省全境及湖北、广东、广西的部分当地。明清两朝虽已分省,但因相沿成习,所以仍称湖北、湖南两省为“ 湖广” 。

  现代的四川人中有许多本籍在湖广。民国时期的《巴县志》中记载,自从晚明张献忠“屠蜀”今后,四川当地人为之一空,外来移民中十个里有九个是湖广人。《资州志·杂编》记载:“本境分五省人:一本省,二楚省,三粤省,四闽省,五赣省。”

  看来,除了四川本地人,外地人以湖广居多,其他还有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移民。而湖广人在四川各县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是相当可观。

  跟着人口规划的不断增大,湖广人广泛散布于四川各地。早在康熙末年,从川东夔巫一带大山区到肥美的川西平原;从成都、重庆到一些偏远的村庄市镇;从川南的苗族区域到川西和川西北的藏族、羌族区域,无处不有湖广人的脚印。在一些州县区域,乃至整乡整村的人都是湖广客籍。陶澍在《蜀輶日记》中说:“ 今则楚人半,而吴粤之人亦居其半”,正说明晰这种状况。

image.png

  2.元末明初的湖广人入蜀

  湖广人移民四川的活动,前史上一向存在。但在元末明初,曾发生过一场规划不小的移民活动,首要分三种状况:

  一是逃避战乱。元至正十一年( 公元1351年),我国迸发反元农人起义。红巾军刘福通起于颖州( 今安徽阜阳) ,张士诚起于高邮,在湖广的徐寿辉和明玉珍也相继发动了起义。元朝统治者为打压起义,进行了血腥残杀。居于湖广区域,特别是湖广东北部随、麻、蕲、黄一带的大众相继逃入四川,这便是元末所谓的“避地入蜀” “避乱入蜀” “避兵入蜀” 。

  二是跟从明玉珍部队入川的湖广人。1357年,徐寿辉派部将明玉珍攻取四川。1360年,徐寿辉被陈友谅所杀,陈友谅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明玉珍不服陈友谅的领导,便在四川建立了“大夏国”。“大夏” 国虽为时不长,但他带来了许多以农人军身份入川的湖广人,并且多是湖广东北部之随州、麻城一带人。明玉珍失利后,这些人仍留在四川久居。

  三是明初入川“实蜀” 的湖广人。朱元璋在打败明玉珍、占领四川后,为了弥补四川人口不足,敏捷康复出产,曾命令搬迁一部分湖广人到四川开垦。嘉庆修《宜宾县志》就说:“大略来自元明者多吴楚”人。

  当然,元末明初的这场湖广人入蜀的活动,与发生在明末清初的那场移民潮比较,恰似一场庞大交响的引子。

image.png

  3.张献忠入蜀移民

  自张献忠率农人军造反开端,到康熙时期的方针性移民,再到乾嘉时期流散自发搬迁并终究构成大规划浪潮,这段绵长的“湖广填四川”可谓一部移民史诗。

  ▷ 从祟祯六年( 1633) 起到崇祯十七年( 1644),张献忠农人起义军一向转战于湖广各地。因为终年战役,张献忠部队伤亡很大。为了弥补新战士,张献忠在湖广一带招募了许多战士。

  ▷ 崇祯十一年( 1638) ,张献忠曾在湖广西北部的谷城假降于明总理熊文灿,并在驻军谷城期间,农人起义军由起先的两万人开展到十万人。

  ▷ 祟祯十六年(1643) 四月、五月、八月和十二月,张献忠曾在湖广的麻城、武昌、长沙和荆州等区域数次扩展部队。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