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编给我们带来三晋、三秦、三湘、八桂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能够跟着小编一同看一看。
三晋是指战国时期,魏国、韩国和赵国的合称。春秋晚期,晋国内部产生改变,本来掌管晋国大权的智氏被魏韩赵打败,而晋国也就此割裂,史称“三家分晋”。到了现代,三晋还有另一个意思,是指山西省。三秦、三湘、八桂等说法,在现代意思中也代表了不同的省份,那这些称号背面都有着怎样的前史典故呢?下面就为我们揭秘其间的答案,感兴趣的朋友就一同来看看吧。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重台海福吉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不光濡养了广袤的土地,并且孕育了深沉的地域文明。中华大地上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称号,除了那些古已有之、撒播至今且众所周知的称号外,还有一些具有深沉文明底蕴的别称。能够说,简直每个省份都有异乎寻常的别称,比方齐鲁、燕赵、龙江……而其间一类别称十分有意思,都是由数字做前缀构成的,比方三晋、三湘、八闽、八桂……,那么,你知道这些别称是怎样来的吗?
三晋,是山西省的别称。山西简称“晋”,是因为这片土地主要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边境内。晋国自桐叶封弟到消亡大约有700年,在春秋时期是一个实力强壮的诸侯国,尤其是晋文公在位时期,晋国霸业到达高峰。但晋襄公后晋国陷入了君主与卿族争斗的怪圈,卿族实力越来越大,以至于到公元前 403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也便是说,韩、赵、魏都是之前晋国的一部分,所以,开始三晋指的便是韩、赵、魏三家。后来三晋演化成为山西省的别称。
三秦,陕西省的别称。陕西简称为“秦”,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陕西是秦国的治地。关中一带是秦国发源地,公元前207年,在大张旗鼓的农民起义奋斗的压力下,秦王子婴退出关中,项羽让秦将章邯、董翳、司马欣接收秦地,封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将关中之地分封给秦朝三个降将,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这便是“三秦”的由来。其实当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陕南,仅仅后来人们了解的“三秦”观念改变,行将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三秦”。
三湘,湖南省的别称。“湘”是湖南省的简称。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全省都在楚国边境内。秦国灭楚时,湖南境域根本为楚之三郡,即洞庭郡、黔中郡、苍梧郡。后世以湖南境域根本为楚之三郡而称为三湘。但文人笔下更常见的是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但“三湘”说法各有不同。一说是将“漓湘”、“潇湘”、“蒸湘”总称“三湘”,二说是将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三说是将“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区域的总称。四说是将潇湘、资湘、沅湘谓之“三湘”五说湖南在民国时期全省曾分为三道,故称三湘。
八桂,广西的别称。“桂”是广西省的简称。“八桂”的由来有种种说法,其间一个是说仙女携桂飞过广西,看到广西美丽的山水而恋恋不舍,洒下八颗桂树落在广西……广西桂树多,早在古代奇书《山海经》中就有记载。《山海经 国内南经》:“桂林八树,在贲隅西。”古代“八桂”代指桂林郡,桂林郡便是由桂树多而得名。美称广西为桂,可溯至先秦,秦始皇设桂林郡,便是以桂林盛产桂树桂花而命名,广西历代首府设在桂林而拓宽为广西别称。“八桂”之“八”,其意为大且多,旺盛丛生。桂树大片成林、桂花满地故称桂林,桂树桂花之多特美称“八桂”,“八”泛指大而多,并非切当的数字。
八闽,福建省的别称。“闽”是福建省的简称。结合,《辞海》《辞源》的解说看,八闽之称是来源于古代行政区划。《辞海》的解说是: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辞源》的说法是: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建州、兴化、泉州、漳州、延平、汀州、邵武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这八个相当于府的行政单位,历元、明、清几个朝代,根本上无改变,所以八闽之称一向沿袭下来。别的还撒播着一种说法:晋时华夏战乱频仍,衣冠南渡,始入闽者,有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本系华夏大族,入闽后先在今闽北区域及晋安(今福州)久居,然后渐向闽中和闽南滨海分散,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故称八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