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攻城器械”和“守城器械”分别有哪些?哪个好用?

2021-01-14 13:15:39 作者: 古代的&ld

  撞车:一种专门用来碰击云梯的东西,在车架上系一根撞杆,杆的前端固定有铁器,当敌人的云梯接近城墙时,推进撞杆将其撞毁或撞到。

  叉竿:是一种既可抵挡敌人运用飞梯爬城,又可用来击杀爬城之敌的东西。当敌人飞梯接近城墙时,运用叉竿前端的横刃抵住飞梯并将其推倒,或等敌人爬至半墙腰时,用叉竿向下顺梯用力推剁,竿前的横刃亦可击杀不少敌人。

image.png

  飞钩:有四个尖利的爪钩,用铁链系之,再续接绳子,待敌人冲到城墙下,预备登梯攀城之时,出乎意料,猛投敌群,一次能够击杀击伤数人。

  夜叉擂:又叫“留客住”,这种兵器是用直径一尺、长一丈多的木头为滚柱,周围密密地钉满了“逆须钉”,钉头显露木面5寸,滚木两头安设有直接两尺的轮子,再系以铁索,连接到绞车上。

  当敌人集合在城下时,即投入敌群之中,然后绞动绞车,能够起到接连碾压敌人的效果。

  地听:一种能够听察敌人是否发掘地道的侦查东西。最早运用于战国时期的攻防战中。

image.png

  《墨子·备玄篇》记载,当守军发现敌军发掘地道,预备从地下进攻时,立即在城内墙角下深井中放置一口特制的薄缸,缸口蒙上一层薄牛皮,然后让听力敏锐的人伏在缸上,监听敌方动态。

  这种勘探办法是有必定科学原理的,因为敌军开凿地道的动静从地下传达的速度快,声波衰减小,容易与缸体发生共振,可据此侦查前敌地点方位及间隔远近。听说这种方法能够在离城五百步内听到敌人发掘地道的声响。

  礌石和滚木:都是守城用的石块和圆木,也是古代守城方预备的最简易守城东西,咱们在电视上也能常常看到,城墙上的守军常常用一些一般的大石块、圆木,在敌军攀爬城墙时,投掷下去,以期击中敌军,削减攻城力度。

  在冷兵器年代,这些攻城器械和守城器械尽管也在不断的晋级着,但首要的便是这些。比及明代,因为火器、火炮的呈现,并运用到了攻城守城战中,那些许多粗笨的攻城守城器械就逐渐地在在战场中消失了。

image.png

  明代单兵作战的火铳

  明代火器

  尽管在宋代现已呈现了火箭、火球、火蒺藜这三种兵器,但仍归于火器制作的初级阶段,并没有广泛的运用在战争中。

  到了明代,才呈现了火器的顶峰,不只品种多,并且质量也不断地进步。在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控制的战争中,就现已高频率地运用了火铳作战。

  依据在各地出土的洪武年间制作的铜火铳来看,明代火器大致是前有细长的直体铳管,管口沿外加一道口箍,后接椭圆球状火药室。药室后边为铳尾,它的后边又安柄的铳孔。

image.png

  火铳的很多运用,标志着明代的火器现已开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可是,火铳也还存在着装填费时、发射速度慢、射击不精确等显着缺点,因而,火铳只能替代部分冷兵器,在明代戎行的配备上,冷兵器仍占重要的位置。

  明代后期,又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火器制作技能,制作出“将军炮”,又称“红夷大炮”,其带有炮耳和瞄准东西,能够调理射程,炮身寿命长,大型火炮重达1600千克,射程可达1.9千米,这大概是这类兵器的极限了。

  1626年,在关外的宁远之战中,守将袁崇焕便是用这种“红夷大炮”打败的后金,努尔哈赤就在这次战争中被大炮击伤,并于几个月之后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