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当然知道“围郑”此战的主导者是晋国,只需晋国乐意撤军,秦国肯定不会成为要挟。但是,郑国不是没有付出过尽力,怎奈晋文公气量狭小,终究仍是要苦苦相逼。因而,在此等局势之下,郑国万万不能像顾栋高所说的那样,“躯体求成于晋”,晋国如此放肆嚣张,这样的做法底子不或许力挽狂澜。
因而,郑国派出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才是化解这次危机的仅有办法。
《东周列国·春秋篇》秦穆公剧照
顾栋高责备烛之武“偷一时之利而酿百年之害”,实际上言之太过了。郑国斡旋在晋、楚、秦等大国之间,底子便是非常尴尬的境况。此次又遇“围郑”,烛之武想做的、能做的无非便是赶快化解郑国之围,除了劝退秦国已别无他法。假使今天烛之武未能保住郑国,那么明日他或许就成为亡国之人,更遑论百年。
秦、晋之仇,二百年不解,又岂是烛之武一人能解的?
所以,这现已是烛之武甚至郑国,现在所能作出的最好的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