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范蠡本来是越王勾践手下的一名谋士,他曾经协助勾践打败吴国收复失地。但是,在庆功的时候范蠡发现,勾践是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富贵的人。传说他带着西施趁着月色逃离了越国,来到了当时的齐国。从此之后,他隐姓埋名,开始做生意,他很快就赚了一笔钱。
钱赚来之后,他没有用来过骄奢淫逸的生活,反而把这些钱全都散了出去,帮助那些穷亲戚、旧邻居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又开始从小本生意做起,又赚了一笔钱。他又像上次一样把钱又全都散了出去,之后又开始赚钱,如此往复做了三次。所以历史上有“三聚财三散财”之称。
财富三散三聚的魄力令人感到敬佩。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尊之为财神。
一.利用规律性变化获利。
规律性变化指的是根据货物的供给与需求比例来进行进货销货囤货等决策,其中的大原则就是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意思就是当商品价格贵到极点,便会走下坡路,此时就应该当做粪土一样的出掉;当货物的价格走到极低的时候,便会重拾升势,此时就应该当做珠玉一样大量买入。
时间回到2009年,春节之后,大蒜的价格一路飙升,各个网络平台都发出了“蒜你狠”的标语,导致各位小宗农产品的农户们狠狠的捞上了一笔,这个时候就吸引了其他农作物的农民们纷纷转过头来种植大蒜,地方政府也大力宣传,引导各位蒜农扩大种植面积,最终的结果就是次年岁末临近,大蒜的价格一路走低,在山东金乡县具有蒜价风向标作用的地方,9月初以每公斤7.6元的价格屯了30吨的蒜芯,而到了12月,价格已经下跌到了4.8元,这一买一卖就亏了将10万元。
若这些农户们都掌握了范蠡的经商之道,就应该在蒜价最高点的时候次年换其他农作物来耕种,待来年蒜价最低的时候重新回来种植大蒜,这样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才是最高的。
二.充分利用在不同时间或空间商品的供需关系不一样,从而导致价格不一样,来获取利益。
简单来说就是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旱的时候要去投资船,涝的时候要去投资车。这里他阐述的观点主要是货物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供需关系决定的,这和现代经济学的基础观点不谋而合。旱的时候因为大家都需要车所以车比较贵而船比较便宜,这时要逆向思维,买船为涝的时候高价卖出做好准备。
同样涝的时候因为大家都需要船所以船比较贵而车比较便宜,同样要逆向思维,买车等待旱的时候高价卖出。换句话说投资要眼光长远,早早布好局,在某种资产受众人追捧而价格疯涨的时候卖给他们,而这种资产是早先在它价格便宜的时候就买入的。
现代商业环境中“提前布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往往成功的人都需要有超前的眼光。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前期发家的例子就是运用了提前布局而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的范例。
美国南美战争爆发前,洛克菲勒胸有成竹的去找银行借了一大笔钱,购进了大量南方的棉花,密西根的铁矿石,还有盐、火腿等各类农产品,在第一笔生意结账后仅仅两周,战争爆发了,紧接着就是各类商品货物的价格直线飙涨,洛克菲勒所有的商品储备给他带来了巨额的利润,等到战争结束,他已不再是小小的商人,而是腰缠万贯的富翁。
三.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资累巨万。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范蠡父子约定好都要耕种畜牧,买进卖出时都等待时机,以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巨万。
就里我们学到的道理就是要尽可能的是薄利多销,把自己收益的目标定在比较合理的范围,价格便宜,从而提升了交易量,加快了库存的周转率,造成不了货物的积压也减少了储存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