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回文诗《两相思》——正着读“思妻”,倒着念“思夫”

2020-09-20 16:09:39 作者: 一首回文诗《

人的种种情感在诗中以极其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仿佛可以用手指将它们拈起来似的。——泰戈尔

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一路跋山涉水,孕育了无数璀璨的、珍贵的文化。一片灿烂之中,尤以诗歌最为夺目。诗,是语言的艺术。

浩瀚星河、飞鱼走兽,诗人用艺术记载了大千世界的种种美好;海晏河清、抑或是山河破碎,诗人用华丽或是悲壮的辞藻为后人堆砌了他心中的江山;幽幽私语、沉沉深情,诗人用语言表达了自己或思念或愉悦的真挚情感……寥寥几句,三言两语,诗就可以让我们“感其况而述其心”。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歌中,有这样一种文体——回文体,以其回环往复的独特表达方式,给人绵延悠长的特有美感。李禺的《两相思》,被看作诗中国最奇特的诗,无论是正着读还是反着读,皆成章句,但所含情感却大不相同,令人想要细细读之,反复回味。回文诗

回文诗也被称为“回环诗”和“回纹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独特的体裁。从名字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回文诗顺读倒读语意皆通。情感随着意象变化,而意象又随着情感更新,回环往复,更加重了其想要表达的情感。

晋代以后,“回文”这种形式日益盛行,文人墨客用这种表达方式写诗、填词、写对联,颇考验创作者的文字功底。所以,有人就把回文诗看作是古人闲暇逗乐时的一种文字游戏,是文人墨客卖弄风采的产物。其实,这是对回文诗的巨大的误解。

因为在写作技巧上,回文诗继承了反复吟唱的艺术特征,达到了“咏物、叙情”的目的,产生了强烈的回文艺术效果,所表达的情感比普通诗词更为浓厚。

回文诗的诞生与发展,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汉字融会贯通的独特魅力。相同的汉字,不同的组合展现不同的意象和差之千里的情感。回文诗,无疑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两相思》之“思妻”

李禺,只知是宋代人士,生卒年不详,出生地不详,对于他的经历、生平,我们无法窥见。他留给后人的,只有一首回文诗:《两相思》。尽管我们无法得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但细细品来,诗里的思念之情犹如山涧里的溪流,缓缓地流淌着……

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隔重山,渡万水,山高路远,我望着家的方向,久久无语,;往来行人匆匆,大都是过客,又有几个人可以引为知己呢?无边的思念之情涌上了心头。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酒壶空了,怕是连一杯酒也斟不满了;拿起笔,思绪万千,却难和成一首诗。诗人下笔难成诗,只因思念扰心绪。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漫漫长路,西出阳关的游子已经离别心上人很久了,没有传达情谊的鸿雁,寄出的信也迟迟未收到回复。一封家书,往往是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的支柱,支持他们不断前行。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漫漫长夜,寥寥孤灯,独守着这无边的寂寥。作为丈夫和父亲,我想念我的妻子和孩子。诗尾,直白的思念宣泄而出,感情尤为强烈。

顺读此诗,我们似乎能够体会到,李禺在远离家乡妻女,一个人在烛火摇曳中挨过漫漫长夜时的孤独,深深地感受到一位游子对家中妻子和孩子的强烈思念。《两相思》之“思夫”

倒读这首《两相思》,大家会发现,这首诗不但倒读成诗,且由“思念妻子”转变成了“思念丈夫”,其中的思念哀婉像低语一般娓娓道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