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农民为什么要起义?农民起义造成了什么结果?

2020-12-11 07:11:29 作者: 隋朝末年农民

  隋炀帝屡次发起战争劳民耗财,终究引起隋末危机。大业七年(611年),山东、河南洪流成灾,漂没四十余郡,王薄率众于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发起叛变,抵抗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唱出闻名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其时民变规模大多会集在山东区域,不久被隋军打压。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大业九年(613年),刘元进据吴郡,自称皇帝,向海明也在扶风称帝,但他们没坚持多久,同年就被歼灭。直到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举兵起义,达官子弟积极参与,带动全国各地纷繁发起叛变,隋朝操控集团也开端割裂。

  河南有翟让、李密的瓦岗起义军。大业十二年(616),翟让在李密主张下,攻破要塞金堤关(今河南荥阳),打下荥阳诸县。义宁元年(617),瓦岗军又攻破距国都洛阳的粮库兴洛仓。因为李密拿手作战,翟让让位给他。李密自封魏公,国号魏,以洛阳洛口为根据地。随后占据回洛仓,直逼国都洛阳城下,但是内部猜疑使得李密杀翟让等人,最终屈服越王杨侗。

image.png

  河北有窦建德的起义军,大业十二年(616),窦建德领导河北叛军转战河北各地,占有河北冀州部分区域,两年后自封夏王。与此一起高昙晟、高开道也在河北的怀戎、渔阳割据。

  江淮区域以杜伏威、辅公祏较强。大业九年(613),两人在齐郡(今属山东)举兵暴乱,随后南下江南。义宁元年(617),占据高邮,堵截江都(今江苏扬州)与北方的联络。杜伏威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

  隋末农人起义是隋朝末年各地农人起义军为了推翻隋朝操控的农人大起义。隋朝末年,隋炀帝比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深重的徭役、兵役,使得地步荒芜,生灵涂炭,各地公民纷繁举兵抵挡,构成了大张旗鼓的全国性的农人起义。

  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构成了三支强壮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的王薄领导的长白山首义开端,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祏的反唐失利完毕,前后历时14年。沉重打击了隋王朝。

  隋朝末年,操控者征敛无度,民夫转输不息,徭役无期,士卒多列沟壑,骸骨广泛平野。黄河之北,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成蒿莱。加之灾年饥馑,谷价陡增,大众困苦,冻馁交集。在无法生计的情况下,农人揭竿而隋朝操控,计其时约百余支,广泛全国。

  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间,农人起义的风暴已席卷全国大部分区域,先后在全国各地鼓起的起义军巨细不下100支,参与的人数达数百万。后来,农人起义军汇成三支强壮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区域的杜伏威军。其间最大的就是瓦岗军。

  隋朝大业七年,杨广搜集大批战士预备进攻高句丽时,邹平(今山东邹平西北)人王薄在长白山(今邹平南)首要率众起事,其时征役的人大都都去归附他。一起在山东区域(此所谓山东区域,是指太行山以东的广阔区域而言,并非今山东省,这是其时的习惯用法。有时也称为河北,是以营河为界限来说的。大体说来,约包含今河北省大部、山东省悉数及河南省北部)

  起义的,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窦建德等。后来起义规模扩展,起义军每支开展到几万至10余万人。当年六月,隋国礼部尚书(官职名)杨玄感在黎阳(今我国中部河南省浚县东北)举兵叛变隋朝,攻击首都洛阳;虽很快被打败,但隋操控集团的割裂,却有利于农人起义的开展。

  之后两三年间,起义席卷全国,农人军多达百余支,人数百万众。在同隋军的作战中,逐步从涣散走向联合,构成三支强壮的起义军: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和江淮的杜伏威军。十二年(616)十月,瓦岗军在李密的领导下,占据荥阳(今郑州),并于荥阳邻近屡次打败隋军,声威大震,操控了河南大部分郡县。十三年二月,进逼洛阳。

image.png

  十四年正月,在洛水南一战,大北隋军王世充部,围困洛阳。此刻,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也连续取得胜利,占据了河北许多郡县。在江淮,杜伏威、辅公祏打败隋军,夺占高邮(今江苏高邮),进据历阳(今安徽和县),要挟江都。隋朝操控岌岌可危,此刻许多当地官吏豪强也乘势起兵反隋,纷繁割据一方。其间以太原留守李渊部较为强壮,乘虚进军关中,夺占长安(今西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