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创造之一。印刷术未创造创造之前,我国人民的文字记载首要经过手抄,在更早时期,人们只能将文字记载在比较清楚明晰的天然物体上,结果是费时、吃力又简单犯错,十分不方便。印刷术的创造处理了这一难题,有利于文明的沟通以及社会的开展。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即公元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昇的普通劳作者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沈括比毕昇小十几岁,是同时代的人,并且毕昇制作的泥活字后来归沈括的侄子一切,因而,沈括《梦溪笔谈》中关于毕昇创造活字印刷术的记载是详尽可信的。
但是,一些欧洲人从前把活字印刷术的创造归功于古腾堡。古腾堡是西德人。他创造铅活字印刷术,大约是公元1440-1448年间的事,比毕昇创造泥活字印刷术整整晚了400年。
活字印刷术是人类前史上最巨大的创造之一,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象任何创造创造相同,毕昇创造活字印刷术是有它的社会需求、物质基础和技能条件的。我国社会进步到北宋时期,因为经济的开展、商业的昌盛和文明的昌盛,都需求敏捷地大量地传达信息。活字印刷术正是为处理这个社会需求所提出的问题而发生的。印刷术有必要用纸和墨。我国早在汉代就创造了纸和油烟、松烟两种墨。纸和墨的创造为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秦汉以来呈现的印章和拓碑等仿制文字、图像的办法又为活字印刷术的创造供给了技能条件。
望文生义,印刷术的“印”字,自身就含有印章和印刷两种意思;“刷”字,是拓碑施墨这道工序的称号。从印刷术的命名中现已透露出它跟印章、拓碑的血缘关系。印章和拓碑是活字印刷术的两个根由。
印章的面积原本很小,只能包容名字或官爵等几个文字。东晋时期,道教鼓起。道教的一派重视符录。他们在桃木枣木上刻文字较长的符咒,然后扩展了印章的面积。据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一书中记载,道家有一种刻着120个字的复印。可见其时现已能够用盖印的办法仿制一篇短文了。这实际上便是雕版印刷术的前驱。
拓碑是印刷术的另一个根由。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其时儒家典籍全凭经师口授,学生笔录。因而,不同的经师教授同一典籍也不免会有差异。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政府立石将重要的儒家经典悉数刻在上面,作为校对经文的规范本。为了革除从石刻上抄写经文的劳作,大约在公元4世纪左右,人们创造了拓碑的办法。
拓碑的办法很简洁。把一张坚韧的薄纸浸湿后敷在石碑上,再蒙上一张吸水的厚纸,用毛刷轻敲,到纸堕入碑上刻字的凹穴时停止,然后揭去外面的厚纸,用棉絮或丝絮拍子,蘸着墨汁,轻轻地均匀地往薄纸上刷拍,等薄纸干后揭下来,便是白字黑地的搨本。这种拓碑的办法,跟雕板印刷的性质相同,所不同的是,碑本的文字是内凹的阴文,而雕板印刷的文字是外凸的阴文。石碑上的文字是阴文正写。
拓碑供给了从阴文正字获得正写文字的仿制技能。后来,人们又把石碑上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再然后传拓。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诗中曾说:“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这和雕板印刷现已所差无几了。
在唐代,印章与拓碑两种办法逐步开展合流,然后呈现了雕板印刷术。唐穆宗长庆四年十二月十日,即公元825年1月2日,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提到其时杨州和越州一带处处有人将白居易和他自己的诗“抄写模勒”,在街上售卖或用来换茶酒。“模勒”便是刊刻。这是现存文献中有关雕板印刷术的最早记载。
公元836年,唐文宗依据东川节度使冯宿的陈述,命令制止各道私置日历版。冯宿在他的陈述中说:“每年中心司露台还没奏请公布新历书的时分,民间私印的历书已飞满天下。”可见其时民间从事雕板印刷业的人是许多的。1900年在甘肃敦煌县千佛洞发现的藏书中有一卷雕板印刷的《金刚经》,其结尾题着“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一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