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满洲指外八旗的满洲旗分。清代八旗的三个首要组成部分之一,俗称“满洲八旗”。所属除满洲成员外,满洲佐领下亦有少数蒙古、汉人,并独自编有高丽佐领六个,俄罗斯佐领、番子佐领各一个。八旗满洲的位置优于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是八旗安排的主体。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初置四旗,每旗下以三百人为一牛录,设额真一领之。万历四十三年(1615)正式树立八旗,以初设之四旗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增设之四旗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每旗设固山额真(汉名都统)一,梅勒额真(汉名副都统)二,下辖甲喇(汉名参领)五,每甲喇辖牛录(汉名佐领)五。今后跟着人丁繁殖,所属佐领时有增设,崇德末年共有佐领三百零九个、半分佐领五个,到乾隆后期增至佐领六百七十个、半分佐领五个,遂为定制,直至清末未变。
安排机构
清代的“满洲”也包含索伦、锡伯等族(今鄂温克、鄂伦春、锡伯族)。1601年(明朝万历二十九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将女真族内原本牛录这一临时性的出产和军事安排,依据战役的需求,改编成长期的正式安排。规则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亦称“佐领”),每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亦称“参领”),每五甲喇设一固山(gusa,即旗)额真,每固山额真左右设两梅勒额真。
设有四旗,各旗以纯色作区别,分别是:黄、红、蓝、白。故称为“正黄旗”等。十四年后又增设四旗,并在原纯色周围嵌上其它色彩,称为镶黄、镶红、镶蓝、镶白。故合称八旗满洲。正白(在顺治年间,正白旗原本从属于下五旗,之后多尔衮将自己所统领的正白旗升格为上三旗之一,而在顺治年间原本从属于上三旗的正蓝旗就随著正白旗的升格而降格为下五旗之一)、正黄、镶黄为上三旗(亦称内府三旗),从属亲军,其他五旗为下五旗。日本学者中山八郎以为,“八旗树立其时是五六万甚至十万表里;入关前后的军力为二十五万。”
八旗有一套完好的准则。如封爵,天命、天聪时期定王公爵止于贝勒,崇德元年始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九等。顺治十年(1653)增奉恩将军为十等。亦有异姓封王、公、侯、伯、子、男的,但汉人甚少。清代世职,太宗时与官名本多相同,顺治四年成为荣誉称号。
乾隆元年定民爵精奇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壮丁原则上三年编审一次,分正户、另户、另记档案及旗下家人等。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则。清初定旗民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撤销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八旗品种
因为上述前史,形成了八旗的排序: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从上所述,正黄旗并不是努尔哈赤亲统的部队。努尔哈赤在一致女真各部的战役中,获得节节胜利。跟着实力扩展,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树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习惯满族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准则,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
旗号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统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则: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其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刻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树立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旗制与八旗满洲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