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死后,其阳明学有哪些重要学派?

2020-12-17 12:42:28 作者: 明代思想家王

  王阳明身后,其学一度遭到排挤,其思维也一度遭到进犯,可是因为其弟子的不懈努力,其学仍然流行全国,光辉一时,而当时谨守程朱藩篱者,几复无人,可见阳明学的实力影响之大。至于阳明后学,据《明儒学案》所列,计有浙中、江有、南中、楚中、北方、粤闽、泰州等七个学案。其他受王学影响,并以其为宗者也不在少数。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image.png

  闽粤王门学派

  代表人物有方献夫、薛侃,首要学者还有杨骥、周坦等。

  方献夫,字叔实,号西樵,少年中进士,官为吏部主事,迁员外郎。拜王守仁为师,为王门岭南弟子的第一人。又官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引疾归里。后又起用为武英殿大学士。

  薛侃,字尚谦,号中离,广东揭阳(今广东揭阳市)人。正德年间进士。请归养亲,于江西拜王守仁为师,学习四年。先后授行人、司正。终因立储上疏,遭太常彭泽、少傅张字敬的诬枉罢官。归田讲学,弟子百余人。

  杨骥,字仕德,先拜湛若水为师,后来卒业于王守仁。

  该学派以为“心”是国际的本体。所谓“天由心明,地由心察,物由心造”(薛侃《语录》)。又提出知道人应从“可见可闻”人手。说:“学不明,世儒只在可见可闻、有思有为上寻学,舍之,便昏债无用力处”。“道本家常茶饭,无甚奇特”,“世人好怪,忽近就远,舍易就难,故正人之道鲜矣”。

  在社会道德观方面,发起舍生取义。说:“视死如归,舍生取义,是忘躯求道之意”(薛侃《语录》),“重生是养口、体者也,视死如归是养大体者也”。儒家这种“舍生无欲”与佛老不同。佛老“二氏之敝,在遗伦”。即儒家舍生是不吝以最大价值实行社会职责,而佛老的空无是躲避社会职责。

  该学派首要作品有薛侃《语录》;薛侃门人《研几录》。

  北方王门学派

  北方之为王氏学者独少,穆玄菴既无问答,而王道字纯甫者,受业阳明之门,阳明言其“自以为是,无求益之心”,这以后趋向果异,不行列之王门。非二孟嗣响,即有贤者,亦不过痕迹闻见之学,而自得者鲜矣。

  北方门是明代阳明心学“王门七派”之一,而洛阳王学又是北方王门的主力军。此派学者在学宗阳明的基础上多有创造,为阳明心学北移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时蔚为北方大宗。它就是阳明心学在北方传达过程中的重要学派,也是传承“洛学”的重要学派。

image.png

  楚中王门学派

  湖南一方的王守仁门人学派,代表人物有蒋信、冀元亨。

  蒋信,字卿实,号道林,明朝中后期楚之常德(今湖南常德市)人.嘉靖年间进士;官为户部主事,转兵部员判、郎,又为四川佥事,兴利除害,禁道士妖术;升贵州提学副使,建正学书院和文明书院.后归故乡,建校园于桃花冈,学徒聚集。曾先后拜王守仁和湛若水为师,学术得于湛若水较多。

  该学派建议"心"是国际的本体,心发生"气",即"太和","气一分殊"发生国际万物。(黄宗羲:《明儒学案·楚中王门学案》,本文下同)

  以为"人除却血肉,只需这一片精灵唤做心"。"命之曰心,本取操纵之意,心之生动泼处是性。""世界浑是一块气",亦称"太和",源自于"穆",即无或默,源自于"命",源自于"道",源自于"诚",源自于"太极",穆、命、道、诚、太极皆同义,总归是"一个神理"。

  从"心"来看,便看到"心"发生"气","心"生动拨的性质就是"天分之命"。事物同出于一个"太和",所以五花八门,原因是"气一分殊"。

  又以为释学为"空",儒学为"空处见实"。说:"要之,圣学与释氏,智原是不同,释氏只需见一个空,圣人却是于空处见万物一体。本身与万物一例,所以此心便无所不贯,人伦日用,何处容增减一毫?"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