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明代闻名的思维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通晓儒家、道家、佛家。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寓居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闻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门户创始人。
弘治十二年(1499年),举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维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维。其学术思维传至我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果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广博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领袖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不能平定,所以下诏让守仁以原先的官职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
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暴乱和断藤峡响马。
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剧,向朝廷上疏请求告老还家,引荐勋阳巡抚林富替代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
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亮,亦复何言!”丧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戴麻衣哭送守仁。先前因平定宁王暴乱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隆庆时追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王守仁墓坐落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书法圣地兰亭镇以南2里许的仙暇山庄内。王守仁墓坐北朝南,背依山岗,顺依山势,逐级升高,视界开阔,风水特佳。
墓冢直径10米,墓道全长70余米,百余级台阶,四层渠道,悉数用石材精心雕琢而成,气势雄伟,是浙江区域较典型的明代墓葬修建。墓地近2000平方米的山麓地带,数十棵合抱古松环侍左右,营建了庄严肃穆的环境气氛。
墓始建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清康熙、乾隆年间曾多次修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高宗弘历南幸,作过一次补葺,御赐“名世真才”题额并建四柱冲天式石牌坊于墓前。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驻绍部队将领陶广建立石碑。
1988-1989年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出资20余万元,对王守仁墓进行了全面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