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的家庭出身确实不错,按照当代来说也属于官二代。在其2岁时,其父亲文林已经是县令级别。在其17岁其父已经是相当于现在副部级干部。当然文林却是一个清官,对于文征明的影响自然是深远的,据记载文林初先是任永嘉知县,后来又调任博平县知县,因为功绩又升南京太仆寺丞。后因病告归,又提升为温州知府,他是卒于任所,家无余财,士民厚赙葬仪,其子文徵明坚辞不受,温州人特为建“却金亭”。这也证明文林为官肯定是不错的,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要不然也不会集体出资要厚葬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文征明童年是经常远离家乡的:
这些经历对开阔他的眼界肯定是有很大帮助。据史料方面的记载,从唐宋时代开始,文人们无论是文学家、诗人、词人、包括书法家、画家都有远游的习惯。不过有些是因为职位调动,有些是完全是放下一切专注于游山玩水寻师访友。
文征明却同他们有点不一样:文征明2岁就因为其父任永嘉知县,所以随母亲做为官属随父到任所。但文征明的母亲却其4岁时就去世,故被其外祖母抚养过一段时间。
文征明实际天赋在少年时并不高,7岁到11岁居然还不能说话(当然可能这个会有传说成分,但是能说明其少年时期确实比较愚钝)。文征明却有一个不一样的父亲,要是其他父亲包括当代父亲,估计孩子到这个岁数还不说话,估计早就放弃了,但是人家文林却不一样,而是称文征明必定大器晚成。
作为生活在古代的父亲:文林,却具备了超脱和卓越的家庭教育思想,文征明也是因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让他事后自然会深受影响,使得文征明也成为一个家庭教育的卓越者,并形成了文家良好的家风,文征明后世五代有史料可查的就有十几位,直到清初还有两个玄孙还在画坛占有一席之地,其玄孙女文俶更是明代著名女画家,而且文俶的父亲对其也是悉心栽培的,并不是因为她是女性而不给予教育机会,这在古代是非常难得的家风了。可以说文征明之后家风是非常正的,这个或者也是他的恩师给了树立了典范,后面会讲到沈周对他的影响。
后来文征明在12岁和17岁分别随其父亲到任所陪侍,多次随父亲到任所,其父亲的良好官品对其肯定是影响深远的。文征明的忠厚品性也是应该是受其父亲品性影响深远。
文征明的天赋并不如唐寅:
从史料记载来看,他确实并不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人,最起码比起唐寅他要落下一筹。但是他却勤能补拙,比如他在岁试时,宗师批评文徵明其字不佳,评价为三等, 他就能知耻而勇,开始精研书法,刻意临学,就为了让自己的字提升上去。
他的楷书堪称一绝,并超越明四家其他三家,有史料记载,他得一幅真迹就会拼命临写几十遍几百遍直到融会贯通。都说官二代怎么样怎么样,做为文征明这样的官二代,人家却完全是靠努力靠自己勤达到了书画的高峰并成为大家之一,对我们现代不停抱怨家庭出身不好的人是不是有所警示和教育?文征明虽然出身比较好,但是其父亲文林的清廉并不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好处,他也是完全靠自己完成自己人生的巅峰的。
文征明有两个品德高尚的恩师对其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
文征明最主要的两个老师就是沈周和吴宽,当然也有其他的前辈对他指点过。这也是因为他是可塑之才,也是看中他的忠厚和勤奋,也许他在明四家中并不是天赋最高,但是却应该是最勤奋的。试想一下,任何时代的老师都是喜欢两种:一种是天赋高的学生,另一种就是忠厚和勤奋的学生,这两类学生,老师们都会悉心栽培的。家庭条件或许会给文征明带来一定的优势,但一个没有天赋却有勤奋之品性也是他成功的必要条件。
文征明的老师沈周也是明四家之一,而且从史料记载来看,沈周是高风亮节和忠厚仁义之人,即使是当时的普通百姓向他求画都有应必求,据传他还给伪造自己画的人题字,就是为了帮助这个伪造自己画的人能卖个好价钱。史料记载,沈周家的奴婢也懂得写字撰文,这也证明沈周对于奴婢也是非常的好,在古代社会,奴婢会写字撰文除了成为奴婢之前就会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了)外,那就是主人很开明,会让奴婢们学习写字撰文,已经可以证明沈周这人是宽厚和体恤下人的。这种行为应该也影响到了文征明对学生、对自己后辈的树立了良好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