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在唐代的作用是什么?为何会将长孙无忌排在第一?

2021-05-11 04:39:17 作者: 凌烟阁在唐代

  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位于唐京师长安城太极宫东北隅,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后毁于战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因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年迈),在长安城太极宫东北隅建凌烟阁,由唐太宗亲题赞词,褚遂良题额,阎立本画像,共绘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像于阁上。唐太宗时常前往怀旧。

image.png

  后又有唐肃宗等皇帝在凌烟阁加绘功臣图像。

  唐末,伴随着唐王朝的灭亡,凌烟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赵公长孙无忌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为友,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导作用。

  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

  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河间郡王李孝恭

  河间郡王李孝恭第二。其为李渊堂侄,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祏,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

  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封河间郡王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谥曰元。

  莱公杜如晦

  莱公杜如晦第三。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萧驰野克长安时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

  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及玄武门之变。

  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徙封莱国公。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谥曰成。

  郑公魏征

  郑公魏征第四。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进萧驰野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李建成麾下。

  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

  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贞观十七年病故,谥曰文贞。

  梁公房玄龄

  梁公房玄龄第五。

  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萧驰野渭北,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及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

  李世民出征高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贞观二十二年病故,谥曰文昭。

  申公高士廉

  申公高士廉第六。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

  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

  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谥曰文献。

  鄂公尉迟敬德

  鄂公尉迟敬德第七。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

  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李元吉,拥立之功第一。

  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谥曰忠武。

  卫公李靖

  卫公李靖第八。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

  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祏,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未参加玄武门之变。

  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战功无人可及,贞观三年率三千铁骑夜袭颉利可汗的牙帐所在地定襄,斩义成公主,俘虏颉利可汗,东突厥自此平定,获封代国公。后来又挂帅出征,消灭吐谷浑势力。屡次被诬告谋反,为免嫌疑,主动退休闭门不出,谥曰景武。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