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趣的是,满清朝廷还特别昭告天下:“倘若有人能够提供真太子的行踪,朝廷必会将太子迎回紫禁城‘恩养’,提供行踪的人将会得到重赏。”这份诏书一度在全国掀起寻找太子的热潮,老百姓都认为太子若重回紫禁城,就算不能拿回江山,也会被优待。
可是,所谓的“恩养”究竟是什么呢?
在清军扫清所有残余的明朝势力后,原本被“恩养”在京城的十几个明朝藩王全都横死。清廷对前朝皇族进行了大规模的肃清,这才让老百姓反应过来,原来,这就是所谓“恩养”!
正当京城被太子案闹得满城风雨时,由前朝遗老组建的南明王朝也冒出一个朱慈烺。
有个年轻人流落到南方,对外宣称自己是逃亡的太子。听说此事后,南明朝廷第一时间将这名年轻人“请”进皇宫。南明皇帝朱由菘派老太监李继周前去迎接年轻人,李继周见到年轻人后,觉得面前的年轻人十分眼熟,且器宇轩昂,就跪下磕头说:“奴才给小爷请安。”
年轻人说道:“我见过你,但是,我忘了你的名字。”李继周立即报上姓名,希望年轻人能与自己回宫。年轻人又问道:“你让我随你进宫,是要让我当皇帝吗?”李继周哪敢妄言,只能老实答道:“这种事我一个奴才怎么会知道呢?”得不到准确回答的年轻人拒绝进宫。
过了一段时间,朱由菘面见群臣,说道:“有个年轻人自称是先皇的儿子,倘若,他的身份是真实的,那么,我会将他视同己出,也会抚养优待,不能让先皇的血脉受委屈。”注意,朱由菘的说法十分巧妙:
首先,一句“自称”就已将此事拟定了基调;
此外,朱由菘并未许诺将皇位还给朱慈烺,而是说要抚养优待。
紧接着,朱由菘派出两名太监,去年轻人的住所辨别真伪。
两名太监一见到年轻人,立马走过去抱住他失声痛哭,他们看年轻人的衣服非常单薄,还脱下自己的衣服为其遮寒。当然,这两名太监已认定面前的年轻人就是朱慈烺。朱由菘听说这件事后不置可否,只是赐李继周自尽,随后,处死了两个太监,算是表了态。
南京老百姓听说太子就在城内,纷纷要求南明朝廷迎回太子。至于,年轻人的身份,朱由菘从三个太监的表现上已猜了个大概,但是,他根本不可能将来之不易的皇位拱手让人。为了拖延时间,朱由菘再次进行了冗长的辨识行动,他派出一批有一批官员前往年轻人的家中。
名为探望,实则辨别真伪。当然,并不是每个明朝遗老都曾目睹过太子的真容,所以,对年轻人的身份大家纷纷莫衷一是。朱由菘不想让事态随意发展,索性就将年轻人“请”到宫里,命令侍卫严加看管。朱由菘拿捏不定,最终,只能找来马士英等一众官员商讨。
马士英早就察觉到朱由菘的态度,立马借坡下驴指证年轻人就是假冒太子,还说出三个理由:
首先,太子离开李自成后为什么没有立即来南京避难,反而在南方流窜?
其次,听说太子是个不苟言笑的人,表情严肃且不善言谈,然而,此人却很健谈。
最后,京城的满清朝廷也在审理太子案,不知北方的太子是真是假。
马士英一口咬定年轻人就是个冒牌货,一边建议朱由菘询问年轻人其他两个皇子兄弟的生辰年月以及深宫里的制度,另一边请来三个曾教育过太子的官员前去辨认。最终,审问开始了,年轻人拿着紫禁城地图,将每个宫殿的作用与居住的人物娓娓道来。
此时一个官员突然发问:“公主现在身在何方?”年轻人说道:“我不知道,我觉得她已经死了。”而当三位曾经教育过太子的老师出现时,年轻人只认出了方拱乾。方拱乾便问年轻人当年授课的地点与内容,结果,年轻人都没答对。
此时,又有官员问嘉定伯的真实姓名,年轻人答不出来。后来,杨维垣指认年轻人叫王之明,是曾经驸马都尉的侄孙,根本不是什么太子。
最终,年轻人被认定为假冒的太子,南明太子案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