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在缔结“澶渊之盟”以后,为什么会选择去泰山封禅?

2021-05-12 04:10:47 作者: 宋真宗在缔结

  宋真宗是在和辽国订立了“澶渊之盟”之后,才去泰山封禅的。宋真宗打不赢辽国,也不完全是他的错。这既有宋太祖时期的重文抑武,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不足。还有宋太宗时期,依靠错误的战略打法被辽国人打败后,军队中产生了普遍的恐慌心理。同时还有辽国在这时候异军突起等原因。

  但不管怎么说,宋真宗确实是打败了。打败了,所以他才要去泰山封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宋真宗为什么去泰山封禅?

  一是提振赵宋皇室在国内的影响力

  赵宋皇室的皇位,是从后周那里得来的。后周的时候,柴荣带着军队攻打辽国,三个月就打下了三个州,显示出了极强的战斗力。只是因为紧接着柴荣就英年早逝了,所以,才没能有进一步的发展。而宋太宗上台和辽国打,乃至宋真宗上台和辽国打,都打了败仗。还订立了“澶渊之盟”,又割地,还赔款。这不免让国人产生一种感觉:赵宋皇室是没有能力的,是比不上后周的。这种看法,显然是会严重影响赵宋皇室在国内的统治地位的。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考虑,所以宋真宗要去泰山封禅。通过去泰山封禅这种活动,表明赵宋皇室的皇位是上天给予的,不是夺取过来的。这样也就封住了那些说三道四的人的口,确保了赵宋皇室的权威地位。

image.png

  二是宋真宗要确保自己一脉的地位

  我们知道宋真宗当皇帝,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就是宋真宗的父亲,宋太宗的皇位是从他哥哥宋太祖那里继承来的。宋太宗继承了宋太祖的皇位,这件事情也在民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宋太宗在继承了皇位以后,他在和辽国打仗的时候,却打了败仗。

  要知道,当年宋太祖在打天下的时候,虽然几乎没有和辽国打过,但他是常胜将军,很少打败仗。皇位传给宋太宗以后,宋太宗和辽国打仗就打不赢了。不只是宋太宗打不赢,宋真宗也打不赢。这就给人一种感觉,宋太宗这一脉是不行的。

  这是宋真宗想通过去泰山封禅改变人们观念的第二个目的。

  三是宋真宗要确立自己的历史地位

  宋真宗皇位的获得也是很特别的。本来,宋太宗没有想过要立宋真宗为皇帝。他想要立的是赵元佐,但是赵元佐因为不满意宋太宗对宋太祖后人,以及宋太宗弟弟的迫害,借故发疯。也就是这样,宋真宗才获得了皇位。

  宋真宗获得了皇位,不但打不赢辽国,还割地赔款。也就是说,他的失败更进一步。因此国内对宋真宗的怀疑,就已经达到了三重。

  这是宋真宗想通过去泰山封禅改变人们观念的第三个目的。

  宋真宗为了让他去泰山封禅这件事具有说服力,反复在全国寻找“祥瑞”。全国各地的那些想升官发财的官员们,也在不停地向宋真宗报告“祥瑞”的出现。因此成为了一个闹剧。

  虽然最终宋真宗做了“封禅”这件事,但是宋真宗去泰山封禅的目的,以及他获得“祥瑞”的过程,都是个笑话。后世皇帝不想学,不想成为笑柄,也是很有道理的。

  后世皇帝虽然有这样的考虑,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毕竟,虽然宋真宗去泰山封禅是个笑话,但也有秦始皇、汉武帝这样的人去泰山封禅。一个统一中国,一个开疆拓土,在后人的眼中,他们的功绩是很大的,是有资格去泰山封禅的。

  也就是说,并不能因为宋真宗去泰山封禅了,后人也就因此否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去泰山封禅这件事。

image.png

  后世皇帝为什么不再去泰山封禅了呢?

  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泰山在古代中国政治地位的减弱

  宋朝之后的古代中国还有三个朝代:元朝、明朝、清朝。元朝和清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元朝的祖山应该在蒙古本土,清朝的祖山也在关外。明朝虽然是汗人建立的朝代,但是朱元璋是从南方发迹的,他的龙兴之地在南方。

  事实上,当初秦朝、汉朝这些朝代,之所以会把泰山封禅这件事情,作为一种最重要的政治活动,那时候的所谓“中原国家”,政治中心就在泰山一代。泰山在四面平地之上显得非常突出,从地理政治美学的角度来考虑,泰山就成了政治中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