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怎么死的?杯酒释兵权与烛光斧影是否真实存在?

2021-05-13 05:42:54 作者: 赵匡胤是怎么

  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死的?“杯酒释兵权”与“烛光斧影”是怎么回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便对赵普说:“我睡不着觉,因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盘。”(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六赵匡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下,赵匡胤首先击溃了后周残余势力李筠、李重进等的反抗,然后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中国的策略,先后攻灭了南平、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

image.png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采取了许多措施。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年七月初九晚上,宋太祖宴请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饮到一半,宋太祖说:“要不是靠众将拥立;我不会有今日。但是,当了天子,日子也实在难受,还不如当节度使逍遥自在。如今我几乎没有一夜睡得安稳。”石守信等人问道:“陛下如今贵为天子,还有什么忧虑?”宋太祖道:“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啊”石守信等听出话中有话,忙表白说:“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太祖苦笑着说:“你们虽然不会有异心,但是,假如有朝一日部下将黄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做皇帝,恐怕也不行吧!”石守信等一听,大惊失色,慌忙下跪拜叩,流着泪说:“我们实在愚蠢,没有想到这一点,请陛下为我们指出一条生路。”赵匡胤说道:“—个人的寿命,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人生在世,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享受安乐罢了。我为你们打算,不如交出兵权,去地方上当官,购置些良田美宅,为子孙后代留下份产业,自己也可以天天饮酒作乐;快活一辈子。我再与你们联姻。这样,在君臣之间就没有了猜疑,上下相安,岂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听了这一番恩威兼施的话,第二天就知趣地交出兵权的故事。这就是传说中的“杯酒释兵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一事,历来的史学家大都深信不疑,而且广泛流传。

  但也有学者经过考证,对这件事下了这样的评价:故事性强、子虚乌有。从这之后不久,太祖以同样的手段剥夺了王彦超等节度使的兵权,又将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政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基本上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地方割据局面。赵匡胤还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兴修水利,减轻徭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赵匡胤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但是,他偏重“安内守外”,重文轻武,导致北宋日后“内重外轻”、“积贫积弱”的局面。

image.png

  赵匡胤虽是一员武将,却很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他跟从周世宗平江淮(今淮河流域)时,有人向周世宗告密说,他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财宝。世宗派人去检查;车中却只有几千卷书籍。世宗问他:“你是武将,要书有什么用!”赵匡胤回答说:“我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赵匡胤称帝后,也很尊重和重用读书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疑难问题,问宰相赵普,赵普回答不出。再问读书人,学士陶毂、窦仪准确地回答出了,赵匡胤深有体会地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对于读书不多的文臣武将,赵匡胤也总是鼓励他们要多读书,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赵普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才变得手不释卷的。赵匡胤用人不问资历。他一方面命令臣下要注意选拔有才能而缺少资历的人担当重任;另一方面,他自己也随时留心内外百官,见谁有什么长处和才能,他都暗暗地记在本子上。每当官位出缺,他就翻阅本子,选用适当的人去担任。这又使臣下都致力于提高自己。赵匡胤颇有胆略。在他称帝之初,节度使的势力很盛,骄横难制。有一天,赵匡胤将他们召来,授给他们每人一把佩剑,一副强弓,一匹骏马,然后他也单身上马,不带卫士,和这些节度使一起驰出皇宫。到了固子门的树林之中,又与他们一起下马饮酒。饮了几杯酒以后,赵匡胤突然对他们说:“这里僻静无人,你们之中谁想当皇帝的,可以杀了我,然后去登基。”这些节度使都被他的这种气概镇住了,一个个拜伏在地,战栗不止,连称“不敢,不敢”。赵匡胤再三询问,他们吓得只是埋头不语。赵匡胤就训斥他们说:“你们既然要我做天子,就应当各尽臣下的职责,今后不准再骄横不法,目无天子!”节度使们都三呼万岁,表示顺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