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邦和项羽第二阶段战争开打前,我们先来看看刘邦的几个小动作。动作虽小,却对日后整个战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小动作一:封太子建根据地。
为了向天下人展示其夺天下的决心,刘邦听从萧何(久未露面的萧何该露脸了)的建议,把那个在逃难过程中被他几番推下车的刘盈封为太子,很好地稳住了人心。并且根据形势所需,他还把对抗楚军的军事根据地建在了荥阳,他亲自坐镇荥阳指挥军马调动。
而萧何依然留在栎阳,服侍年幼的太子,处理朝廷的事务,负责军马粮草的征集,进行兵器衣食的运输,为刘邦在前线的部队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单从这一点来看,刘邦用人的确是一流的。萧何没有行军打仗冲锋陷阵的军事才能,却有很好的组织策划才能。让他管理国家内政和后勤,正是知人善用。而善于出谋划策的张良和善于带兵征战的韩信在前线出谋的出谋,带兵征战的征战,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才华和潜能,难怪后人公认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的皇帝。
正如刘邦自己所说:
在帷帐中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粮,畅通粮道,我不如萧何;运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俊杰,我能任用他们,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都用不好,这是他所以被我擒杀的原因。
扯远了,还是先来看看刘邦在荥阳的第二个小动作吧。
小动作二:平定魏王。
如果说第一个小动作是对内,那么第二个小动作就是对外了。前面已经说过,彭城一败后,原先归降刘邦的殷王司马卬、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又重新回到了项羽的怀抱。这里面还漏了一个人:魏王魏豹。
魏王魏豹被刘邦黏在身边,一直找不到离开的理由,所以心里也有点着急。楚国现在太强大了,哪一天攻过来,自己也会受牵连,于是便向刘邦打了个“老母有病,须得探望”的报告。
母子情深,无可厚非,这样的事总不能拒绝吧?刘邦想也没想就批准了。哪知魏豹前脚刚走出刘营,后脚就转投了项营。
刘邦这下急了,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自己少了个魏王就少了一份力量,而项羽那边多了个魏王就多一份力量,此消彼长,这让原本就处于劣势中的他感到了危机感。不能眼睁睁看着他离自己而去,得劝他回心转意!
这个时候“外交官”郦其食出马了。只是他这一次外交却以失败告终,魏豹心意已决,根本就不想再“回心转意”了。郦其食打破其外交失利零纪录后,刘邦不干了,决定立即起兵去摆平这个魏豹再说。
行军打仗的事该韩信出马了。韩信领命后,二话不说,带着曹参和灌婴就出发了,他们很快就抵达了晋津。到了这里就没有再走了,因为前面有一条黄河挡住了去路,而黄河那边就是魏王魏豹的地盘。魏豹早已在黄河对岸步步为营严加防守。因此,如何渡河成了摆在韩信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接下来就看韩信的表演了。到了晋津后,韩信并没有急着率兵渡河(那样伤亡肯定惨重,而且还不一定能渡过去),而是在黄河边上四处转悠起来,别看他转悠得很清闲,却是有目的的,他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河对岸的魏军防守很是严密,只有上游的夏阳守兵甚少,是个空当。
读者看到这里也许会问,为什么魏王在关键的夏阳却疏于防守呢?原因是这样的,夏阳一带因地理位置特殊,根本就没什么树木,船只很少很少,想渡河几乎是插翅也难飞过来。魏王认为这夏阳是安全的地方,所以只派了少量的兵马来守。但这对韩信来说已经足够了。
韩信马上开始做准备工作了。手下两员猛将曹参被派去带人到山里采木材,当砍柴的樵夫去了;灌婴被派到附近集市上去收购瓦罂,当了一回采购员。两大将军不明所以,晕乎乎地办好各自的事后,韩信依然在玩深沉,他二话不说递给他们两个一人一个锦囊。锦囊里叮嘱他们用木材和瓦罂造木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