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是如何加速统一步伐的?是谁提出首先消灭韩国的?

2021-08-27 11:28:37 作者: 秦王嬴政是如

  秦王嬴政一直在等待统一天下的时机,现在,他终于有些按捺不住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通过实行尉缭等人制订的军事策略,秦国的军事力量已经非常强大了。秦王嬴政决定要加速统一的步伐,及早确立战略目标和计划。他仔细地研究了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的对外政策。

  秦穆公时,秦国向东方扩张的目标是当时的晋国。秦国企图趁晋国内乱,通过拥立晋国国君、干涉晋国内政等手段,以达到控制晋国的目的。但是当时的晋国很强大,秦国不但没有达到控制晋国的目的,反而一度被晋国所控制。

image.png

  后来到了秦献公时,晋国被韩、赵、魏三国共同瓜分,魏国分得了与秦国相邻的河西一带,直接阻挡了秦国向东方扩张的道路,这时秦国向东方扩张的首要目标就由晋国转向魏国。公元前383年,秦献公将都城从雍城迁到东边的栎(yuè)阳,就是秦国对魏国多次蚕食的结果。

  到秦孝公时,秦国把都城从栎阳迁到咸阳,并且趁魏国和赵国打仗的时候,出兵伐魏,迫使魏国割让了河西的部分土地,迁都到大梁。

  到惠文王继位时,秦国继续加紧对魏国的蚕食,黄河以西的河西地区已经全部归秦国所有了。

  占领河西地区是秦国几百年来的目标,因为这能使秦国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形成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优越的地理环境。

  但是,自从秦国取得了河西地区之后,就失去了兼并的目标,对外策略也变得无所适从、摇摆不定。秦昭王时准备消灭魏国,曾两次发兵进攻魏国都城大梁。由于魏国的地理位置在中原的关键地带,如果魏国灭亡,将直接影响到韩国、赵国、齐国三国的安全,所以各国纷纷增援魏国,使秦国消灭魏国的目的没有实现。

  后来,秦昭王又采用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的战略,结交齐国、燕国、楚国,准备一举消灭赵国。但由于楚国和魏国的增援,秦国又没有成功。

  秦王嬴政敏锐地感到,秦国自从失去了进攻的战略目标后,虽然四处出击,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因此,要想加快统一的步伐,就必须马上确立新的战略目标。

  秦王嬴政立即召集丞相王绾、国尉缭、廷尉李斯、将军王翦等大臣们商议。李斯首先发言:“当今天下,只有秦国最强大,其他六国全都不堪一击。这是自从秦穆公以来,数百年兼并蚕食的成果。但是六国一旦结成联盟,将力量集中起来对抗秦国,后果不堪设想。

  我认为,秦国必须马上集中优势兵力,瞄准弱国,一举歼灭。这样一战就可以树立秦国的威严,迫使其他国家全部臣服于秦国。”

  秦王嬴政点点头说:“爱卿所说的正是本王所想的。不过,自昭王以来,对于进攻方向和作战计划一直犹豫不决。爱卿认为应该先从哪里下手呢?”

  李斯回答:“依臣看,应先灭韩国。”

  见秦王沉默不语,李斯接着说道:“昭王时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他曾经说‘秦、韩两国交界,地形像犬牙一样交错。对于秦国来说,韩国就仿佛是藏在树中的蛀虫,一旦发生变故,韩国将是秦国的心腹大患’。所以范雎建议昭王彻底消灭韩国。昭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后,加大了对韩国的进攻力度。伊阙之战大败韩军后,韩国上下闻风丧胆。现在大王可以承继先祖的伟业,一举消灭韩国。”

  秦王嬴政点头表示同意,并问大家还有什么建议。

  尉缭补充说:“韩国境内崇山峻岭很多,道路险阻。中原的五谷在韩国只有麦子,百姓穷困潦倒,长年处于饥饿之中。而且,韩国国境狭小,是夹在赵、魏两国之间的长条形地带,只不过方圆九百里,这样我们在进攻韩国时,战线就不会拉得太长。大王如果先出兵攻打荥(xíng)阳,就会使韩国南北不通,首尾不能相顾。攻取这样的国家,我们有绝对的把握。”

  最后,秦王嬴政决定首先派姚贾出使其他几个国家,以达到孤立韩国的目的;然后再设计骗韩王来秦国,扣押韩王,乘机灭韩。

image.png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