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执父丧?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宋光宗敢冒大不韪?

2021-08-28 18:13:17 作者: 皇帝不执父丧

  1189年二月,宋孝宗以“年来稍觉倦勤”为由,内禅于第三子赵悖,自尊为至尊寿皇圣帝。赵悖即位,是为光宗,改元绍熙。光宗即位没几年,与孝宗的感情日益疏远,猜忌日深。孝宗病危,群臣数请光宗诣重华宫问疾,光宗都未去问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绍熙五年(1194)六月,孝宗死,群臣请光宗主持丧礼,光宗声称自己身体有病,不肯主丧,以致国丧无法举行。宰臣以为如此大事,皇帝不出场,恐怕会招致人情骚动,并受到中外讥讽,请高宗宪圣吴后垂帘听政,吴后不允。于是请吴后降旨,以皇帝有疾,暂就宫中成服,由吴后摄行祭礼。

  不久,叶适向丞相留正建议:皇帝称疾不执丧,将何辞以谢天下?现今光宗之子嘉王赵扩已年长,如果让他提前参决政事,则疑谤可释。留正遂率宰执人奏,说应该早点立嘉王为储君,以安人心,光宗不发声音。六天后,留正又重上奏章,光宗批示“甚好”二字。次日,光宗将手诏交给留正,并说自己经历的事情太多,想退居闲位。留正大惧,在朝廷内假装身体不适跌倒在地,于是上表告老逃走了。

image.png

  留正一走,人心更为浮动。恰逢光宗病情严重,朝见众臣时仆倒于地,知枢密院事赵汝愚接受徐谊建议,通过韩胄奏明太皇太后(高宗吴后),请太皇太后下旨,逼光宗内禅。在征得太皇太后同意后,韩伲胄等命殿帅郭杲连夜分兵包围南北内,又派人密制黄袍做好逼光宗退位的准备。

  第二天,赵汝愚率百官诣大行皇帝灵柩前,太皇太后垂帘。赵汝愚等上奏:“皇帝生病了不能执丧,臣等乞请立皇子嘉王为太子,以安人心。”又说:“皇帝因为生病,至今未能执丧,曾有御笔,自己想退居闲处。皇子嘉王扩可即皇帝位,尊皇帝为太上皇帝,皇后为太上皇后。”太皇太后看毕奏疏,说了声很好,命赵汝愚以旨谕皇子即位,于是众人扶皇子赵扩入素帷,穿上黄袍,正式即位,是为宁宗。

  由于不肯亲执父丧,导致自己丢掉了皇帝的位子,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光宗不肯主丧?如果翻看《宋史》、《宋人轶事汇编》等史书,发现各书记载不一,莫衷一是。大体说来,有这样几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父子之间关系不协是光宗不愿主丧的原因所在。宋高宗在53岁时把皇位传给孝宗,当时身体很好,直到81岁时才病死,而孝宗60出头了,还没有仿照高宗的做法内禅皇位给光宗的意思。光宗当时已年过不惑,对此多少是有意见的,曾多次暗示孝宗该退位了。孝宗原来想把皇位传给长子庄文太子,但不久庄文太子病死。孝宗悲痛之余,数年内一直没有选定储君。

  直到1171年2月,在宰相虞允文等人的一再要求下,才正式立赵为太子。孝宗让太子参决政事,想禅位给太子,但没有公开说明自己的心思,结果一时引起许多大臣的误会,他们担心此举会引起一国两主、父子相争的局面,因此纷纷上言谏阻。这使得赵认为孝宗之意在试探自己,一再表示辞谢,但内心很有想法。1189年即位后,皇后李氏要求将自己生的皇子嘉王赵扩立为太子,但孝宗不同意。李氏大为不满,不断在光宗面前进谗言,使光宗怀疑孝宗虽把皇位传给自己,但仍存废立之意,从此就不肯去见孝宗了。

  光宗身体不适,孝宗十分担心,一面让御医精心调治,一面遣人四出,寻购良药,和成一大丸,想派人送至光宗宫中。这时有宦官从中挑拨说孝宗想把有毒的药丸给光宗,想让他当场服下,光宗听说后,内心十分疑惑,更不愿到重华宫去见父亲了。

image.png

  光宗曾独率嫔妃游聚景园,臣下多有议论,认为高宗在世时,孝宗每次游园,必恭请高宗同行,而光宗却只顾独自游玩。光宗知道后极为恼怒,适逢孝宗命侍从宦官将一只玉杯赐给光宗,光宗怒气正盛,手握不稳,玉杯落地而碎。宦官回到重华宫对孝宗说,皇上一见到太上皇的玉杯,心中很不高兴,将玉杯掷地摔破。孝宗心中十分凄惨,父子之间隔阂更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