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中都城是怎么诞生的?朱元璋为何又会下旨废除?

2021-08-28 21:56:56 作者: 明朝的中都城

  公元1375年4月,一如既往的春意浓浓,47岁的朱元璋衣锦还乡,带着开国者无限的自豪,朱元璋脸上春风得意。此次回乡,阵容庞大,仪仗齐全,俨然是真龙天子的威仪。这是他征战多年,当上皇帝后的第一次返乡,此行的目的是祭扫父母的陵墓,还要亲自视察中都皇宫的修建状况。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车驾进入洪武门,踏上洪武街,横穿云霁街,进入大明门,两旁的部府建筑仍在进行最后的紧张施工。

  穿过宽阔的凸字形广场,入承天门,正式进入紫禁城,再经端门,过外金水桥,来到了午门前,朱元璋喝令车驾停下,挑帘下车,徒步观看,只见高大的午门上仪凤楼巍峨耸立,琉璃大屋顶在阳光下显得金光闪闪,正吻、截兽、鱼龙海马等琉璃装饰物件森严有序,步入门券内,两旁须弥座拦板上龙凤等的雕刻更是巧夺天工。

  百步之后,进入了奉天门,开阔的广场上,一座巍峨高大的重檐庑殿顶建筑跃入眼帘,奉天殿是朱元璋平生见过的最大的宫殿。朱洪武被震动了,宫殿台基上的每一块石构件都雕刻了精美的花纹,栏板望柱的雕刻不仅精美,而且花样繁多,简直令人眼花缭乱,奉天殿每一处局部都令人赞叹。

  更令朱元璋惊叹的是,巨大的石础上雕刻了一圈高浮雕蟠龙,紧紧圈绕着巨大的金丝楠木木柱。大殿内各种木制构件散发着各自的木香,地面局部的反光映射在极其繁复的天花藻井上,奉天殿内部金碧辉煌却又显得有些阴森恐怖。

image.png

  穿过奉天殿后,是一座四方攥尖顶的建筑——谨身殿,再后面的是与奉天殿相似的谨身殿。饱览皇城中的核心部分——前朝三大殿后,朱元璋站在三大殿高高的台基上,放眼望去,红墙黄瓦、高低错落、各类宫殿尽收眼底,整个皇城建筑布局严谨有序、蔚为壮观。

  这座精致的皇城虽然还未全部完工,但已经粗具规模,不用多久便可竣工使用。面对这一切,朱元璋自己也有些吃惊,他没想到中都宫殿建造的如此的奢华。农民出生的他从小就丧父母兄弟,后来当过和尚,也是在颠沛流离中长大,一向标榜简朴务实的朱元璋,怎么在自己的家乡建造了这么奢华的宫殿?

  想到这里,朱元璋一丝悔意涌上心头。回想七年前,当他刚称帝的时候,建都的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而此时大臣的意见都不统一,最后经过朱元璋的深思熟虑,终于决定在龙盘虎踞的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建都。然而朱元璋似乎并不满意,好大喜功再加上强烈的恋乡情结,朱元璋下令确定自己的家乡临濠为中都。而后他又不顾很多大臣的反对,力排众议,决定要在临濠建造一座完整、庞大的城池,一座都城!

  为了把情结推向极致,朱元璋还要重修父母的陵墓,改为皇陵,由此,中都城正式诞生了!而此举遭到了他的第一谋士——刘基的坚决反对,刘基早就上书劝告朱元璋:“凤阳是帝乡而不是帝都,营造这样一座宫殿不仅劳民伤财,更不适合开国之初的政治风格”。可那时的朱元璋已经是头脑发热了,对于刘基多次的劝告置之不理,反而产生反感,甚至怀恨在心。

image.png

  事实上,在开国以后,朱元璋与刘基的关系就已经疏远,况且刘基当时已经七十多岁,因为与李善长不和,不久后便告老还乡了。可以想象,刘基当时年世已高,即使反对营建中都,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命令左丞相李善长全面负责营建中都事务,大将军汤和等率领大批军队和工匠民夫“百万之众”赶赴中都抓紧营建。经过六年紧张施工,中都工程已完成的项目有:中都城、禁垣、皇城、宫殿、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太庙、大社稷、圜丘、方丘、日月山川坛、观星台、百万仓、公侯第宅、军士营房、功臣庙、历代帝王庙、城隍庙、会同馆、国子学、鼓楼、钟楼等,应该说一个都城的所有主要设施和配套设施都基本齐备了。

  朱元璋为什么任命李善长、汤和两人负责营建中都呢?不仅因为他们是功勋卓着的开国功臣,办事能力强,而且是朱元璋的同乡,所以接此差使必然热情高涨。如今看来,李善长等为了讨好皇帝,已经将这座中都宫殿建造的过于奢华了,甚至超出了皇帝的要求。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