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艺妓霍小玉有什么传闻轶事?她的历史评价如何?

2021-08-30 04:36:43 作者: 唐朝艺妓霍小

  霍小玉的传闻轶事有哪些?霍小玉的历史评价如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霍小玉简介

  霍小玉,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母曰净持。即王之宠婢也。王之初薨,诸弟兄以其出自贱庶,不甚收录。因分与资财,遣居于外,易姓为郑氏,人亦不知其王女。

  到唐代宗大历初元,霍小玉已经十六岁了,禀受母亲的资质,长得容貌秀艳,明丽可人;加上母亲的悉心教诲,她不但能歌善舞,而且精通诗文。这时,母亲郑净持落难时从府中带出的首饰细软都变卖用度殆尽,为了维持母女俩的生计,霍小玉不得不承母亲的旧技,做歌舞妓待客。

image.png

  为了女儿的前途,郑氏对待客的尺度把持甚严,仅限于奉歌献舞,为客人助兴消愁,决不出卖身体。这样竭力保住女儿的贞洁,是为了有朝一日遇到有缘人,能名正言顺地为人妻,以获取终身的幸福。

  这样卖艺不卖身的艺妓,娼门中称为“清倌人”,必须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做到。霍小玉虽为“清倌人”,但因才貌俱佳,照样能吸引一大批清雅风流之客,成为颇有声誉的红歌妓。

  霍小玉传闻轶事

  在京城里,有一个以诗文著称的人李益。他祖籍陇西,游遍那里的汉唐古战场,写下了许多感怀战争的诗篇。

  霍小玉也是因战乱而经受离丧之苦的人,对李益的诗篇分外感动。后经街坊的穿针引线,终于见到了李益,他当时正是状元及第等待委派官职。交谈了几句话后彼此都感到情投意合,谈论诗文,竟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霍母也很欣赏李益,心想若能成此二人,霍小玉也可落得终身有靠。于是他们以红烛为媒,以美酒为约,起下了“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盟誓。李益索性住在霍小玉家中,每日里二人同吃同住,同出同入,真和夫妻一样。

  就这样过了大约快一年的时间,李益升为郑县主簿,须先回家乡东都洛阳探亲,然后上任。等安排好一切以后,再接霍小玉到郑县完婚。

  李益临行之时,霍小玉忧心忡忡,想他官高位显之后,定会变心,而李益却再三盟誓:“明春三月,迎取佳人,郑县团聚,永不分离。”二人挥泪而别。

image.png

  李益回乡后,父母高兴异常,风光一番之后,为他订下了一门亲事,女方是官宦人家的女儿。李益不得已说出了霍小玉之事,但其父母坚决反对娶一个歌妓入门,李益思虑再三也觉得娶官宦人家的女儿对自己的仕途会有帮助,于是热热闹闹地办了婚事。

  此时的霍小玉还在眼巴巴地盼望。半年过去了,不见李郎,一年过去了,仍是杳无音信。霍小玉知道担心终成事实,悲恨交加,卧床不起。李益负心之事渐渐传开,全长安都知道了,许多人为霍小玉愤愤不平。

  没多久,李益进京办事。一个道士把李益硬是架到了霍小玉家门口。看到因绝望而面黄肌瘦、神情恍惚的霍小玉,李益羞愧难当。霍小玉挣扎着站起来,面对负心之人纵有万般苦楚却一句话也不想再说了。

  她拿起一杯酒泼在地上,表示与李益已是“覆水难收”,倒地而亡。李益抚尸大哭,悔之晚矣。

  多年以后,李益官至礼部尚书,飞黄腾达,而他对霍小玉的愧疚之情却折磨了他一辈子。

  霍小玉的历史评价

  唐朝的花街柳巷,想必是不如清朝时候的多,若能谈起古时的妓女,首先想到的就是那条流淌着脂粉香气的秦淮河。

  但如今的秦淮河却已经是今非昔比了,随着历史厚厚地沉淀下去,她孑然地淹没在夫子庙的浆声灯影里面,昔时的繁华逝去,一回首已是荒原。

  其实这也怪不得秦淮,世事从来是如此更替着的,有了兴就有了衰,如同有了黑就有了白。时间一点点地从钟表的滴答声中悄然滑去,留下点旧时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谈资,一天天地累积下来,留传于后世,于是成了传说,有了故事。

image.png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