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王文 封士达 史贽仁
当前,连云港市夏收工作基本结束。在位于东辛农场的实验基地,工作人员忙着晾晒、运输种子等。在农场西边的实验田里,连云港市政协副主席、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正与科研人员一起,边观察边记录实验数据,记录着团队最新培育的水稻两系不育系的相关数据。
2010年,徐大勇作为主要完成人的《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20年来,徐大勇领衔的水稻遗传育种团队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选育出稻麦新品种10余个,这些品种的种植推广取得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科技赋能,土地焕发新活力。粮食不仅连年高产,蔬菜、花卉、果林种植和新品种培育以及休闲农业等方面均取得巨大技术进步。近年来,全市累计育成农作物新品种60余个,制定省市农业地方标准50余项,获专利授权70余项,获国家、部省市科技成果奖130余项。中国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稻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相继落户连云港。
水稻育种事业后发先至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粳稻条纹叶枯病开始在我国黄淮稻区出现,被称为“水稻癌症”。江苏农学院研究生徐大勇毕业后,选择投身到连云港的水稻育种事业中。他预测此病在未来几年会大面积爆发,立即着手培育抗病新品种。
水稻在连云港杂交出新品种后,要送到被育种专家称为“天然大温室”的海南岛进行加代繁殖,八代后选出稳定的优质单株,再拿回来试验种植,这个过程需要6年。当年,徐大勇的海南育种基地在偏僻的黎族农村,他和几位科研人员住在农民家里,生活条件十分简陋。每年11月份到海南岛去以后,到第二年4月底回来。
2005年前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粳稻种植区,条纹叶枯病大规模蔓延,一般稻田减产20%至30%,严重的达80%,许多农民严重亏损。徐大勇团队培育的抗病粳稻新品种——“连粳4号”“连粳6号”“连粳7号”,先后大面积推广,种植户的稻米更加高产优质。2010年,以徐大勇为主要完成人的《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也因此成为连云港市荣获这个奖项的第一人。
连云港市的水稻研究团队十多年就完成了别人可能要20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水稻科研取得实质性突破,进入国家先进行列。连云港市农科院研究员卢百关说:“做农业科研,从开始做到做出成果,一般要坐10年冷板凳。同时,农业科研的场所往往是在田间地头,时间不分白天黑夜。所以,农业科研工作者必须要有执着和不怕苦的精神,成绩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截至目前,连云港市共选育并通过国家或江苏省审定“连粳”系列常规粳稻品种13个,杂交稻新品种4个,其中,杂交籼稻品种“广两优矮93”以高价转让给隆平高科种业股份公司,开启连云港市杂交籼稻育种事业从无到有的崭新篇章。
这些品种在江苏省淮北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经济社会效益巨大。以“连粳7号”为代表的连粳系列品种在江苏、山东、河南等淮北稻区累计推广4000余万亩,累计增产稻谷超过50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超过150亿元;“连粳7号”2012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2013至2015年连续3年被农业部确立为淮北稻区唯一主导品种,为目前江苏省淮北稻区推广面积第一大品种;2017年选育的“连粳15号”是首个通过江苏省审定的适应轻简化栽培的水稻品种,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推广前景。
一步一个脚印,连云港市水稻育种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了“后发先至”。
特粮特经育种技术大突破
作为全市农业科技工作的带头人,徐大勇曾在日本留学,主攻啤酒大麦品质育种技术。
大麦作为特粮特经作物之一,之前连云港市很长一段时间对其研究属于空白。“我国的啤酒大麦育种是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由于起步迟、差距大,缺乏先进的分析鉴定手段,就连研究时可参考的资料都很少。”徐大勇回忆说,1986年他得到去日本学习的机会,用一切时间拼命地学,不到一个月,就掌握了全套的品质分析技术。他的刻苦、认真得到了指导老师的由衷赞扬。要回国时,老师送了他20多公斤的参考书和科研资料以及一批育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