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张宝军介绍,28人的项目团队,大部分都是八零后、九零后,每个人的压力都非常巨大。他印象最深的就是2标工区长王亮亮忙起来的时候,竟然有10多天没洗过澡,回到项目部洗澡的时候,人都瘦了一圈。
为干好一方工程,造福一方百姓,项目部全体干部职工都在默默承受压力,甚至各种委屈,却没有人计较得失。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把自己的私家车贡献出来,作为工地用车,一跑就是上万公里;在工地上指挥作业,不停的呼喊,嗓子吼到冒烟,甚至沙哑得说不出话来也是常事儿;为了保障好后勤,项目部在驻地每个房间都配备了较好的卫生间等生活设施,但是很多人都是在工地上和施工队伍同吃同住,十天半月也顾不上回驻地休息一下,项目部只好在两个施工区域安排刘晓、张英两位女职工负责后勤供给,队伍冲到哪里,她们就跟到哪里。两位女同志来回奔波、栉风沐雨,也没有丝毫怨言。
物资保障部长冯斌斌告诉记者,开工后一段时间,由于冬季下雨下雪、道路及施工便道非常泥泞,十分湿滑。计划部一位小姑娘到项目部报到,从高铁站打车到项目部,出租车司机开车到项目附近,发现道路太泥泞了无法通行,就让小姑娘下车了。小姑娘拎着行李,深一脚浅一脚往项目部赶,走了好久也没看到项目部,打电话问还有多远,冯斌斌才知道情况,赶紧派出一辆四驱车才把她接到项目部。
“当时已经是晚上了,黑漆漆的一片,道路雨雪湿滑也非常危险,头,来就这样吃苦,我们心理都很难受。”冯斌斌苦笑着说。
沥青摊铺
作为工程建设者,四海为家、抛家舍业可以说是他们的常态。张宝军告诉记者,有一次回去到公司汇报工作,结束后回到家里已经是夜间10点多了,孩子也睡了,第二天早上7点又坐车走了,连和孩子说句话的工夫都没有。
“还有一次,孩子六点多起床,发现我要走,就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我说,爸爸你能不能再留,?”张宝军红着眼眶对记者说,由于常年在外,孩子在家学画画,画的人都是爷爷奶奶、妈妈和自己,就是不把他画进去,让他这个做父亲的感到非常愧疚和难过。
项目总工程师贺胜卫告诉记者,每次他回家,都得把衣服往家里带,因为家里根本没他的衣服。家里的睡裤松紧带都磨出毛边了,母亲说你要不买一条睡裤吧,他也只能苦笑着说,算了,反正也呆不了几天……
对于广大建设者的付出,,担任项目经理的张宝军感同身受。为了铸造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他在以身作则的同时,和项目班子成员一起,尽可能为干部职工谋划更好地生活工作条件,给他们锻炼成长的机会;每当员工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时,张宝军都会及时及时出现在他们面前,和他们谈心交流,消除他们的苦恼。
飞扬的青春,在黄河南岸激荡出改天换地的力量。冯斌斌告诉记者,刚开工的时候,很多东西来不及配备,项目上资金也没到位,很多仪器等设备都是员工自己垫钱先买上,直到春节过后才逐步报账。岸边荆棘密布,测量班的技术人员左手拿镰刀,右手抗锄头,硬生生开辟出测量通道……
绿化工程
史玉龙是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有名的“战将”,人送外号“铁老虎”,常年奋战在施工一线。在沿黄生态廊道项目,这只“铁老虎”更是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铺水稳的那十来天,我是不分昼夜天天盯在工地上,困了躺在车上睡一会儿,有什么问题,打我电话,马上起来,24小时随时接听电话,随时处理情况。”项目部副经理史玉龙告诉记者,那段时间,他站着都想睡觉,有一次居然一边洗着脚就睡着了,几乎到了人的生理能够承受的极限。但是,尽管苦和累,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按时完成施工任务,不负业主的重托。
8、9标施工现场负责人刘明银在玉磨铁路工程建设期间因公负伤,伤愈后立刻投入到施工中,让人非常钦佩。在沿黄生态廊道项目部,他同样能打能拼,摊铺沥青的时候率领队伍24小时作业火速推进。“全天都在现场组织协调,困极了就上车趴一会儿,每天就睡一两个小时,用一个星期时间,完成了25公里的摊铺任务。”刘明银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