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水浒传》的世界中混迹绿林需要哪些条件?首先是不错的武艺,其次就是一个响当当的外号,习得武艺自然是防身之用,而一个响亮的外号有时也能让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书中宋江武功虽不咋地,但“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的名声早已在外,所以他到哪都有人接济。
(林冲剧照)
但细品原著也不难不发现一个问题,即“越是弱小的人越喜欢拿外号包装自己”,比如“打虎将”李忠从未打过虎、“操刀鬼”曹正也不过就是个刽子手而已,多少有些言过其实,越有本事的人越不屑在外号上做文章,比如梁山五虎,除了“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之外,另外三位都是以自己所用的武器为外号,但细心的人还是能够发现区别,为何董平的外号多了一个“将”字呢?
一、
武器当外号的三位虎将
关胜在梁山排名第五位,除了二把手“玉麒麟”卢俊义之外,他是所有武将中排名最高的,然而他的外号只是“大刀”而已,排名第七的另一位虎将呼延灼,他的外号只是“双鞭”,还有董平,虽然他排名十五是五虎将中最末,但在梁山总体来看,已是非常高的排名,他也只自诩“双枪将”,这么看来,三人着实是低调。
(董平剧照)
但董平真的和另外两人一样低调吗?至少从字面上来看,他的外号相对于关胜和呼延灼而言还是有明显的的区别的,“将”,这一字之差,区别到底在哪儿?
能够写出《水浒传》这般名著的施耐庵应该不至于犯如此明显的失误,照理说三位好汉既然都是以武器当外号,外号的格式应该是一致的,所以要不就让关胜和呼延灼的外号分别变成“大刀将”和“双鞭将”,要不就将董平外号中的“将”字删除,改成“双枪”董平,似乎这样才合理,既然施耐庵这么写了,自然就有他的深意。
二、
历史文献中的说法
《水浒传》虽然不是纯粹的历史小说,但其故事本身其实也是有原型的,宋江等三十六人在民间起事的故事在《宋江三十六人赞》、《大宋宣和遗事》中都有提到过,而这两本书中就有对这几位好汉外号的设定,不过与后来《水浒传》中的版本不尽相同。
首先是关胜,他在这两部文献中的外号设定都是“大刀”,与后来一致,所以施耐庵没有对其作出改动,是直接沿用了之前的外号。
(关胜剧照)
接着是呼延灼,他在《大宋宣和遗事》中被称为贴边呼延灼,等于说也是没有“将”这个字的,施耐庵只是稍作改动,改为了“双鞭”而已。
而董平在那两部文献中的外号却不是他所用的武器,而是一个看起来是在形容他为人或者是脾气的外号,分别是“一直撞”和“一撞直”,似乎是可以理解为这人性格十分莽撞,施耐庵或许是认为这外号不大好听,所以改为了“双枪将”。
(呼延灼剧照)
也就是说从这个角度来看,董平的外号是因为被大改才比关胜、呼延灼多出一个“将”字,是施耐庵原创的,但在笔者看来,就如前文所说,既然同为五虎,又同样以武器为外号,施耐庵应该会让三人外号对称才是,所以他刻意加上这么一个“将”字,应该是另有深意。
三、
董平的心机
施耐庵对每个角色的设定都是有他的深意的,既然他给了董平“双枪将”这个区别于关胜、呼延灼的外号就必然有他的用意,而笔者猜测,他的用意就是突出董平的心机。
董平有何心机?他一个直来直去的人,武艺还不俗,需要心机吗?笔者所指的心机并不是计谋,而是包装自己,他外号中多出来的这个“将”字恰恰体现了他的自卑,也可以说是伪装自己的自卑。
呼延灼和关胜为何不需要这个“将”字?答案很简单,呼延灼是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而关胜则是东汉末年蜀国大将关羽的后人,说到这里大部分人应该明白了,两人原本就是将门之后,何须一个“将”字来强调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