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时代里,从当初的天下各大诸侯的大乱斗,到最终的魏蜀吴三家之争,爆发了无数的战争,而其中的精彩战争历史也是吸引我们关注的最大原因。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在古代战争时期,还是在现代战场上,双方打仗其实比较的都是综合实力,即使有某一方面的特长,也是不足以改变战争格局的,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谁的综合实力更强谁就有更大的几率获取战争的胜利。而在古代战争时期,不像现代战争那么复杂要运用很多的高科技设备,由于条件限制,所以战争双方的综合实力体现往往就在食物和武器两个方面。食物是人体获取能量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渠道,在古代更是如此,如果没有粮食,饿着的士兵根本无法作战,更别谈去战胜对手了,所以古代行军打仗,常常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战未至,粮草先行,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粮食的重要性了,可以说无粮草就无胜利,三国中的很多场战争也印证了这个道理,比如说当初曹操崛起的官渡之战,以及后面诸葛亮北伐中原,都是因为粮食导致了战争的胜利或者失败。
如果说粮食是作战的基础,那么武器就应该是作战的资本,战争双方有了开战的基础,那么在战争中,谁的资本更强大,那么这一方获胜的几率自然也就更大。这时候可能有人说,武将也是左右战局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如果真要比较起来的话,武将的个人能力是远远比不上粮食和武器这两种硬性指标的。因为在战场的通常都有数千乃至数万,甚至几十万的军队在打仗,而武将在这个时候所发挥的作用就比较小了,就算个人武力值再高也不能抗衡千军万马,最终累也累死了。想当年蜀汉的两大将军关二爷和张飞可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被称之为万人敌,但是他们二人不也是身死沙场吗?
回到正题,前面说了粮食和武器对于战争的至关重要性,那么作为三国集团中最强大的曹魏集团,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推断出,曹魏在这方面具有蜀汉和东吴两国无法相比较的优势呢?事实确实如此,不论是从曹操势力迅速崛起这一方面,还是从曹操势力在经历赤壁大败后迅速恢复这一方面来看,粮食生产和武器制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曹魏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硬实力的呢,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曹操的英明之举。
首先来看一下粮食生产方面,曹操是如何在起跑线上领先另外两家集团的。当时曹操尚未成为北方霸主开启新时代,所以时间还停留在东汉末年,而这个时候的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什么呢,就是铁犁牛耕,这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大飞跃。而曹操发家的地方就是在北方,作为平原地区,粮食生产相比起之后南方的东吴和西南的蜀汉,肯定是大大领先的。
但这只是美好的幻想啊,事实上此时的中原地区在经过黄巾起义的大动乱之后,导致人口大量死亡,而农民自然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不仅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更是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这下没了粮食供应,曹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开始着手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保护粮食生产的稳定性。而之前也提到了,这个时期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就是牛,可是牛从哪里来呢。那些因为战乱死去的牛不可能活过来,而自己又不会变牛,所幸这时候有位谋士给曹操除了主意,用食盐来换牛。也就是用国家卖食盐的收入,来大量购买牛匹,然后再把牛租给农民,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粮食生产,还可以增加国家收入,岂不是美滋滋。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政策的正确性,从曹魏之后的人口和军队数量就可以看出来,彻底碾压了蜀吴两国,要知道没有足够的粮食,是养不活这么多人的。
紧接着前文,第二点就要说到武器制造方面了,曹魏想要在三国争霸中把另外两家干趴下,解决粮食问题只是奠定了基础,而出兵去征服两国联盟还是需要超高的战斗力和足够数量的武器,不然拿手去打吗,岂不是扯淡。所以提高武器的生产速度和生产质量,就成了曹操十分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