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在莒”的莒国,是周代山东大国,春秋霸主齐桓公曾流亡于此

2020-09-24 23:19:13 作者: “勿忘在莒”

(本文为林屋公子“先秦古国”系列023)

我们前面提到,进入春秋以来,因为齐鲁等国对山东半岛的封锁,东夷集团被分成两部分,山东半岛的夷国叫东淮夷,淮水流域的夷国叫南淮夷,其中南淮夷最强的是徐国,而东淮夷最强的是莒国。莒国在现在山东莒县一带。顾栋高《春秋大事表》说“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其为患不减于荆、吴”,把莒国和吴楚并列,虽然不免有夸张之嫌,然而莒国确实非常好战,自己在春秋时代虽然不入流,但欺负起其他小国来却毫不手软,甚至先后灭亡了两个国家。

根据《史记》,莒国是嬴姓;根据《左传》,莒国又是己姓;根据《国语》,莒国还是曹姓,其实嬴姓和己姓都是少昊之后,曹姓却是祝融之后,根据莒国的夷族出身来判断,应该认定为少昊之后更妥当。莒国的文明也许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莒县陵阳河发现过大汶口文化遗址。夏代因为文献与考古的缺乏,对于莒国历史也无法推知。商代莒国被称为“虘”,根据商代卜辞和青铜器记载,商朝多次征伐莒国。所谓“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帝乙、帝辛两代与东夷长期作战,其中应该就包括“东夷之雄者”的莒国。因为商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东夷身上,结果被周爆了老巢。

莒国在西周金文中又作“筥”,西周时期莒国与周王朝屡有战争。根据史密簋铭文记载,莒国联合虎方(徐国)、杞夷、舟夷、观国、邳国、析国与南淮夷进攻西周东方诸侯,周天子令师俗、史密带领齐军东征,大败莒国等东夷。西周中后期,周天子的视线主要是投向南淮夷,东淮夷的莱国投靠了周王并随从作战,莒国虽然没有追随天子作战的记录,但应该是顺服了天子,双方似乎停止了战争。到春秋初期,莒国还没有忘记自己当年是“东夷雄者”,开始活跃起来了。

前721年,莒国攻破向国,这是《左传》记载的第一起入都的军事活动。起因也很搞笑,原来莒国国君莒子和夫人向姜吵架,向姜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向国。没想到这个莒子是个非常霸道的人,直接率军攻克了向国国都,抢回了老婆。有学者认为,很可能在这次战争中,莒国就顺势灭了向国,向姜的一次负气出走竟然导致娘家被灭,真是遇夫不淑。莒国在鲁南一带的莒县,近黄海;最大的敌人当然就是鲁国。第二年,打仗上瘾的莒子又无理地攻占了杞国的牟娄城。

我们说过春秋时代山东半岛的四大国是齐、鲁、莒、莱,其实在春秋前期还有个纪国也颇有实力,但纪国和齐国有世仇(详见“纪国”),所以齐国一心要灭亡纪国。纪国只好尽量和鲁国、莒国交好,共同对付齐国。但鲁国和莒国同为鲁南强国,势必存在利益冲突。而且鲁国以周礼正统自居,完全看不起夷族出身的莒国。前690年,鲁国和莒国的皮条纪国被齐国灭亡,鲁国和莒国这对狐朋狗友也开始摇摇欲坠。四年之后,齐国公孙无知弑杀国君齐襄公篡位,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逃到鲁国、公子小白逃到莒国。

第二年的事大家都知道,公孙无知被齐国大臣杀死后,齐国内部的“亲小白派”和“亲纠派”分别来莒国和鲁国迎接两位公子即位,公子纠的师傅管仲虽然射中小白腰带带钩,但却被小白装死混了过去,并快马加鞭入主齐国,并打败公子纠和鲁庄公的部队。在这次齐国内斗中,莒国虽然拥戴公子小白即位成功,在表面上是受益者,但却和鲁国关系搞坏,而且齐桓公似乎也没对莒国多作表示,只是在鲍叔牙劝谏下以“勿忘在莒”以自勉。意思是不要忘记流亡莒国的艰苦岁月,可见莒国也并没对当年的小白多优待,可谓是目光短浅。

这里顺便提下,熟悉近现代史的朋友都知道,老蒋经常在台湾喊的口号就是“勿忘在莒”,意思自然是不要忘记“光复”大陆。这个“勿忘在莒”的意思和最初的“勿忘在莒”的典故意思是不同的,用的是先秦时代的另一个典故。原来战国时期莒国已经成为齐国的城邑,燕国将领乐毅带领五国联军攻破齐都临淄,齐湣王被楚将所杀。齐湣王的太子法章躲在莒城的齐国太史家种田,后来名将田单从即墨反攻燕军才把太子迎回君位。虽然齐襄王(太子法章)没有说过“勿忘在莒”这句话,但老蒋的口号更接近襄王的经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