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冒顿的顶级交锋,是靠了“枕边风”他才死里逃生的吗?

2020-09-25 10:32:22 作者: 刘邦和冒顿的

第二次,他为了杀父夺权,秘密训练一支魔鬼兵团。他发明鸣镝,鸣镝射向哪里,士兵的箭必须飞向那里,否则杀无赦。为了考验士兵的忠诚,他竟出乎所有人意料,以鸣镝射向爱妾,士兵们的飞箭立即将爱妾射为刺猬,不射者处死。

于是冒顿知道他左右的人都是可以用的人。他跟随单于头曼去打猎,用响箭射击头曼的头,他左右的人也都跟随响箭射死了单于头曼。

杀了父亲以后,把他的后母及弟弟和不服从的大臣全部杀死。冒顿自己立自己为单于。

第三次,强大的邻国东胡前来挑衅,点名要得到冒顿的宠妾。冒顿为了示弱于敌,二话不说,马上把心爱的女人送给敌人。直到敌人觉得他软弱可欺时,他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势,出兵灭掉东胡。

头曼单于

从以上就能看出,冒顿既凶残又冷酷。对父亲,弟弟残酷,对自己的女人呢?说白了只是被利用的工具罢了。在这样的人面前,枕头风管用吗?

所以说,仔细一分析,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刘邦的侥幸逃脱,应该是以下相关因素:

第一、这次决战,冒顿已经调用了匈奴全国的力量,匈奴的40万大军几乎囊括了各个部落所有可以征战的青壮男子,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底,他们绝承受不起哪怕一次的失败。

反观刘邦这边,汉朝地大物博,完全承受得起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这让冒顿单于不得不慎重对待。

第二、冒顿和韩王信部下王黄、赵利等人,约定好前来助战,可是他们没有来,冒顿怀疑这两个人和汉军有阴谋。这样此消彼长,自己的实力已经大打折扣。

第三、此时他们虽然完成了包围,但并不占据绝对优势。当时汉朝大军的实力保存完好,攻不下白登山,而他们的大军,此时又被外围的汉军围上了,形成包围与反包围,战役形成胶着状态。 僵持下来,如果汉军来一个中心开花,内外夹击,冒顿其实也很危险的。

形势图

第四、匈奴南下中原的目的,并不是要攻城略地,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冲着金银财宝来的。中原的土地、城池对他们的诱惑力远远没有黄金大。

占领城池、围杀皇帝,都只是匈奴人的手段而已,目的还是抢钱、抢粮食、抢布匹。

刘邦的安危,对大汉朝廷来说,是天大的事情。但是在冒顿的眼中,不过就是能够在勒索时加码的条件而已。活刘邦值钱,死刘邦一文不值。杀掉刘邦,汉朝马上就能再推举出一个新皇帝来。

第五、天时和地利的因素。白登山是山地特点,正好适合刘邦步兵的行动,而匈奴的骑兵无法发挥快速突袭的特长,有劲使不出来。所以他们才能这么坚持下去。

当时和冒顿谈判完以后,匈奴军队让开了一路,此时正好赶上天降大雾,对面看不清人。趁这个时机,汉军弓箭手在强弩上挂上两支箭,拉满弦,箭头冲外,护卫着刘邦等人,心惊胆战地脱离了包围圈,逃回平城。

综上所述,刘邦一众人,最后是有惊无险的突围出来了。但由于这么狼狈,给匈奴又是送金钱,又是许诺美女,后续还要和亲。这事提起来实在丢人,所以当事人事后罕见的选择了集体闭嘴。

这样后人在修史时加上了自己的臆想,说阏氏对冒顿一番话起了作用,从而误导了后来的读者。

白登之围

个人的看法:我们如果再仔细研读一下史记,就能找出蛛丝马迹来。

“居七日,胡骑稍引去。时天大雾,汉使人往来,胡不觉。”《史记·韩王信》

这句话叙述的耐人寻味。汉朝的使者进进出出,胡人都没有觉察,这说明那几天对于使者的进出,匈奴都习以为常了。

所以,在汉使的来往穿梭过程中,刘邦其实早已乔装打扮,混入使者队伍中神不知鬼不觉的溜出来了。等冒顿觉察到大鱼已经逃脱,再围困这支部队也没有实际意义了。

所以真实的情况是白登之围不战自解。

参考资料:

《史记》汉·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