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山:东方第一大港的历史见证者,泉州第一座佛教寺庙所在

2020-09-20 19:19:40 作者: 九日山:东方

九日山,位于泉州下辖的县级市南安丰州镇境内,离市区只有七公里的距离,交通方便,是市内一处历史悠久的名山。

丰州镇,在唐朝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曾是泉州的行政中心,人文荟萃,经济繁盛。

晋朝时期,中原发生“八王之乱”,随后京城附近的异族起兵造反,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

中原士族衣冠南渡,越过长江,有一部分人移居到今天的晋江两岸,开垦荒地,延续汉人血脉。

每到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些南下的士族们都要到附近的山上登高远望,怀念故乡,这便是“九日山”名字的由来。

这些中原移民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极大的促进了福建地区的生产力,改变了曾经落后的蛮荒局面,还带来丰富的中原文化。

泉州有确切历史记载的第一座佛教寺院——延福寺,就坐落在九日山脚下,和沧桑的中国历史交相辉映,屡经兴废。

中国佛教三大翻经家之一的拘那罗陀,从南亚漂洋过海来到中国,途径泉州,便在这里休息传法,闲暇之时在山峰之上结庐翻译《金刚经》,留下了一块“翻经石”遗迹。

当时,正是南朝大梁的统治时期,可见泉州在那个年代已经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通道。

宋朝之时,延福寺已是泉州当地一大禅林,有各类院落五十余处,成为三教九流游览的胜地,据考古发掘,原延福寺大雄宝殿的规模丝毫不亚于泉州开元寺。

可惜,随着宋元以后泉州港的没落,寺院衰败,成为一处山间小庙,甚至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度被夷为平地。

如今的延福寺,是现代复建的建筑物,只剩下狭小的一进院落,比照其辉煌的历史,古今变幻不免令人唏嘘。

传说,延福寺始建之时,人们在永春乐山寻找建寺所用的木材,得到了山神的神力帮助,大量木材顺着晋江而下,来到九日山前。

于是寺院建成以后,人们尊这位山神为“白须公”,在寺内建了一座“神运殿”来祭祀神的功劳。

传说与大多数寺庙宫观的神奇故事类似,多属荒诞不经之谈,但也可以看到在很早以前,福建地区的人已经将佛道等同,两者之间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

随着“安史之乱”后陆路丝绸之路的断绝,东南沿海兴起了浩浩荡荡的海上贸易,泉州港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唐代四大港城之一。

原本处于寺庙一隅的“神运殿”,由于香火鼎盛,“有求必应”,在唐朝后期已经独立成祠,在宋代之时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中国第一代海神,被宋代皇帝御封为“通远王”,敕赐庙号“昭惠庙”。

泉州港在宋朝已经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宋廷设立在泉州当地的市舶司,每年夏冬两季都要在九日山的“昭惠庙”内举行祈风大典,祈祷往来舟船平安顺风,财源滚滚。

这样的祭祀大典一直持续到了宋代灭亡,每当“祈风祭祀”之礼完毕,参与祭祀的官员都要在九日山上勒石铭记,登上游览,之后再到山下举行盛大的宴会。

宋人曾记载道:每岁之春冬,商贾市于南海暨番夷者。必祈谢于此……车马之迹盈其庭,水陆之物充其俎,成物命不知其几百数焉。已而散胙饮福,觞豆杂进,喧呼狼藉。

曾经煊赫一时的典礼盛况,在漫长的岁月中早已支离破碎,但是却在山上留下了珍贵的13方“祈风石刻”,成为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物古迹。

1991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遣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曾专门来此寻访观摩,并在九日山石壁上留下了唯一一方英文碑刻,以纪念此行的意义。

“在九日山最后一次祈风典礼之后七百余年,我们,来自非洲、美洲、亚洲和欧洲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员,乘坐阿曼苏丹提供的‘和平号’考察船来到这里,作为朝圣者,我们既重温这古老的祈祷,也带来了各国人民和平的信息,这也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研究项目的最终目标。为此,特留下这块象征友谊与对话的石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