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王夫人比,其实贾母才是真正懂宝玉的人,难怪宝玉更亲近老祖宗

2020-09-27 20:08:30 作者: 跟王夫人比,

王夫人听信谗言,又有偏见,把心灵手巧,心地纯洁的晴雯撵出了府,这对身患重病的晴雯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没两日,一缕芳魂便随风散去,让宝玉徒增伤悲,写下了悼文《芙蓉女儿诔》,诉说着对晴雯的怀念,和对黑暗礼教的控诉,隐喻着对王夫人那些人的忿忿不平之情。

王夫人深知贾母看好晴雯,故而先斩后奏借着大观园抄检,编了个让贾母也无法反击的理由,那就是晴雯得了“女儿痨”这样无药可救,且有传染的恶病,把晴雯赶了出去。那贾母听了王夫人的汇报是如何作答的呢?第七十八回,贾母听了王夫人对宝玉身边的晴雯、芳官、四儿等人的处置情况汇报,她说了这样一番话:“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贾母的意思很明显,晴雯很不错,怎么能说变就变了呢?王夫人就赶紧解释:“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其实,最后这句话才是重点,王夫人所说的“调歪”,也就是晴雯是个“狐狸精”会勾引宝玉。

贾母听王夫人如此说,心里不满,心想宝玉根本就不是那种善风月的孩子,亏你还是他娘。贾母道:“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贾母这番话,细细想来很有意思,蕴含深意:

1、你把晴雯她们打发出去,我岂不知道你心里的小九九?只是碍于情面不便让你难堪,至于详细情况我确也不知,也不好随便表态。

2、在宝玉婚姻问题上,你一直想做主却没有做到,宝钗也离开大观园,退出了与黛玉之争,你心里不平衡生气,就拿晴雯撒气,不就是因为她长得像黛玉嘛,只要宝玉和黛玉的事能够稳定,晴雯的这事我也就不问了。

3、在维护宝玉的利益上我们是一致的,也许你的这个做法能够对宝玉有好处,那对黛玉也有好处,所以,你的报复解恨心理我也就不管了。

因此,贾母的这番话是要让王夫人明白,你虽然是宝玉的娘亲,但你这个“木头”根本就不懂的宝玉的内心情怀。宝玉的心思我很清楚,我并不是护着黛玉,若是宝玉不喜欢,我是不会强求的。再说宝玉从小就喜欢和女儿家一起玩,他就是喜欢漂亮女孩,对她们是真的好,可绝不是因为鸡鸣狗盗之事,是你大惊小怪多虑了。

实际上,贾母这番话不难理解,她否定了宝玉对女孩子们好是因为男女之事 ,也就间接否定了王夫人对晴雯“调歪”的看法,让她明白宝玉和身边女孩子家关系很纯洁,不是你想的那样不堪,没必要对丫头们大动干戈。王夫人在贬低晴雯时,也没忘记夸了袭人一番,幸亏老太太不知道袭人所做之事,否则,王夫人也没脸说出来。这只能说袭人在王夫人面前做的巧妙,把她也被蒙在鼓里,却让晴雯背了黑锅,这也就是大家认为晴雯被撵,与袭人脱不了干系的原因所在。

其实,宝玉和袭人之间的肌肤之亲,袭人是有责任的,她的一系列动作、语言都在迎合宝玉,且认为自己这样做不过分,因为她确定自己早晚会是宝玉的人。在男女之事上,宝玉从没有过胡来,他在宁荣二府之中,算是一股清流。宝玉的喜恶,老祖宗看的很清楚,才会说宝玉将来是个不听妻妾劝的人。正因为这样,老太太才认为黛玉和晴雯是最适合他的,这正是一物降一物。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