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难民吃不起米,范仲淹:涨米价,难民:真是好官

2020-09-29 10:30:38 作者: 北宋难民吃不

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便是出自于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笔下,不禁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范仲淹祖先便是唐朝时期的宰相,其父亲便是在范仲淹年少时得病去世,后范仲淹追随母亲改嫁,并改了名字。在逐渐长大后深知家中不容易,便下定决心光复祖上往日荣耀,独自一人前往南都地区求学,寒窗苦读数十载,希望能够有一天能够实现理想抱负。终于还是中了进士,刚进入官场的范仲淹只是一名小小的官吏,虽说俸禄少但还是将母亲接来赡养。

曾在泰州地区管理过盐仓,负责着官盐的运输监督。恰好遇到自然灾害,便上奏上司张纶,希望能够得到重视。鉴于范仲淹有功,张纶便上奏朝廷希望能够给范仲淹升官,于是朝廷则命令范仲淹担任县令,负责修缮工程。此后,范仲淹母亲不幸离世,范仲淹便辞官处理母亲后事。古人家中父母离世,作为儿子都需要服丧,在此期间正好晏殊在南京,早就听说这范仲淹能力突出,便邀请他担任应天书院的老师,在其任职期间能够很好的教导学生,传扬高尚品德。

同时范仲淹在任教期间向朝廷上奏希望能够改革朝廷的官员制度,清除不干实事领着国家俸禄的官员,对有功劳的将士进行奖赏。朝堂上的官员对范仲淹提出的意见都很赞同,认为这范仲淹极其有能力。当朝宰相便向君主推荐让这范仲淹继续为官,于是便派遣范仲淹再次进入京城,管理宫中图书的任务。在宋仁宗刚刚担任君主时,章献太后仍然主理这朝中事务。宋仁宗在冬至准备让文武百官一起为章献太后庆生,范仲淹却提出反对意见。

范仲淹上奏仁宗,此举动便是把这家礼和国家礼仪混同在一起,如果要表示孝心,在宫中向其行家人之礼便可,如果朝中大臣全都拜见反而会使得君主的威严受损,虽然进行上奏但便没有了回应,晏殊得知这件事后非常担心,告知他这么做不仅会太过冲动,影响自己做官道路,甚至推荐他的人都会产生牵连。范仲淹却说我这是就事论事始终保持公正对待,哪怕是最终得罪君主惹来祸端,便是由一人扛下这责任。

范仲淹不久后便主动调离京城,便来到了河中府担任其他职务,在此期间范仲淹虽远离这朝堂依旧心系国家社稷,多次上书意见,建议宫中不适合大量的建造建筑,这样会加剧百姓的负担,所说多次上书没有被采纳,但其一片忠心宋仁宗始终都看在眼里。太后离开人世后,宋仁宗再次将范仲淹召唤到京城,让他专门担任谏言官,许多大臣都议论这老太后的过失,但范仲淹却建议宋仁宗能够掩饰其过失,毕竟太后也是为国家操劳,为维护君主的威严。

在范仲淹晚年时间被调到杭州地区为官,此时发生了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路有冻死骨,因吃不上饭饿死的百姓到处都是,朝廷便下令让这不能自己生存的百姓向朝廷进行求助。此时,范仲淹反而实行一项政策,继续抬高这米价,这样一来这贫困家不是更吃不上米了吗。猝不及防的自然灾害产生这么多灾民,范仲淹自然是着急的。但要是想要解决这个困难,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能够供应大量粮食。

当地许多没有良心的米贩更是趁机发国难财,联合起来主动涨价,便是让这灾民无路可走。这时候范仲淹却下令继续涨价,众多人不理解,自然弹劾范仲淹弃百姓于水火中不顾。但灾民却依旧夸赞这范仲淹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抬高米价,便让许多米贩认为杭州能够赚大钱,将大米运到杭州贩卖,这样大米数量便得到保证,市场便达到饱和状态,范仲淹再次命令开仓放米。这样一来百姓都能领到救济粮,不会再去购买米贩的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