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能仁寺内大胜塔,登塔方式在我国古塔中仅此一例

2020-09-29 10:27:38 作者: 江西九江能仁

能仁寺位于江西九江市浔阳区庾亮南路140号,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能仁寺为江西名刹,九江三大丛林之首,是国务院确认的全国142座重点寺院之一。在该寺院中轴的中心位置,有一巍然屹立,雄伟壮观大胜塔,亦称能仁寺塔。

九江市庾亮南路140号的能仁寺大门。

大胜塔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年),宋代至清代屡有修葺。该塔自建成以来便是九江城区的标志。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十三妹大闹能仁寺”故事就取材于此。1200多年来,虽然经风雨侵蚀,地震摇撼,仍巍然屹立,毫无倾斜。远望近瞻,雄伟壮观。

九江市能仁寺内的大胜塔。

据清同治十三年( 1874年)版《九江府志》记载,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永乐十一年(1413年)、宣德二年(1427年)、弘治及清嘉庆年间都曾维修。根据塔砖铭文,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曾有较大维修。

九江市能仁寺内的大胜塔底部。

清同治《德化县志》记载:明崇祯七年(1634年),备兵网思任重修;清咸丰三年( 1853年) ,遭兵火破坏,被拆毁三层;同治九年(1870年)由九江兵备巡道景福倡修,并于塔底正门嵌有“重修大胜宝塔碑记”一块。

九江市能仁寺内的大胜塔底部石刻介绍。

此塔平面为六边形,坐东向西,高42.38米,为七级楼阁式砖塔。清代碑记:“咸丰年间九江战事频繁,兵火毁塔上部三级。同治十二年巡道景福率邑人重建。”塔体二至五层面阔,收分缓和,分别以4厘米、10厘米、9厘米、13厘米递减,轮廓刚直挺拔,颇具宋塔风格。五层之上收分急剧,分别为26厘米、103厘米。塔底层西向为正门。东北面二层之上另辟一门,作登塔入口,从第二层起,每层六面均有门,三实三虚。塔内有砖砌梯阶,每上一层,需从外檐绕半圈,再入内登梯,如此盘旋而上。此种登塔方式的塔梯结构在我国古塔中,仅此一例。

九江市能仁寺内的大胜塔一层的内部。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父亲在九江地委(九江市前身),我在九江二中(现九江同文中学)读书。地委家属大院就与能仁寺只有一墙之隔。我们院子里调皮的男孩,上学抄近路,都是翻墙进入能仁寺,穿过能仁寺斜对面,就是九江二中的北门。当年能仁寺内,驻扎一个解放军教导队。院内建有一个在当时为数不多的篮球场,我们地委一帮男孩常到这里打篮球,与北边一墙之隔的九江港务局大院孩子们进行比赛。

九江市能仁寺内的大胜塔景观。

大胜塔七层顶部,那年头我是登临上去过一次,至今记忆犹新。一天,我们发现大胜塔有个长梯架至塔楼二层,我哥哥就与地委一帮大一点的孩子,沿着长梯爬到二层,然后盘旋而上至七层顶部。初起,我哥哥怕我危险,不让我上去,看到他们一个个登顶,我也耐不住寂寞,挡不住诱惑,也随后独自爬了上去。绕着塔楼的外檐一尺余宽的青石板砖道,每上一层,都要绕塔楼半圈,再入内登梯,如此盘旋而上。

九江市能仁寺内的大胜塔景观。

古塔久经风雨侵蚀,路面的青石板砖道多处出现松动,在第五层处,由于青石板的脱落,还有个一尺宽的缺口,必须小心迈过去才能继续前行。胆大的孩子都是背向塔壁,小心翼翼挪开步子,我却不敢下看,张开双臂面朝塔壁,紧贴着塔墙,蜗牛般的慢慢挪动着,也终于登临到大胜塔七层顶部。登塔顶眺望,九江城区风光尽收眼底,庐山雄姿历历在目。后来,爬大胜塔之事,被我父亲知道了,还把我兄弟俩死死揍了一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