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之战是东汉末年,刘备为夺取益州与刘璋发生的战争。自赤壁之战后,刘备领有荆州,为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跨有荆、益的计划,已有意图进攻益州。此时刘璋受制于据守汉中的张鲁,又有强大的曹操意图攻取汉中,对蜀地构成威胁,张松于是劝刘璋欢迎刘备入蜀,以增强实力自保。在张松等人的劝说之下,刘璋于是请刘备入蜀。公元211年,刘备入蜀后初期与刘璋关系良好,刘璋更将士兵派给刘备,并让他进攻张鲁。但是,刘备到了葭萌后就不再前进。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并发动战争,这就是益州之战。在益州之战中,刘备一直向成都逼近,诸葛亮、张飞和赵云亦入蜀助战,但刘备军队在雒城时受阻一年,直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刘备围困成都,刘璋才向刘备投降。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刘璋邀请刘备进入益州,可以说是引狼入室了。那么,问题来了,刘璋邀请刘备入蜀,有三人明确反对,他们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一、王累
《华阳国志》中记载:王累,新都人也。州牧璋从别驾张松计,遣法正迎先主,主簿黄权谏,不纳。累为从事,以谏不入,乃自刎州门,以明不可。
王累(?——211年),广汉人,刘璋的部下,益州从事。从事,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掾,汉刺史的佐吏。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因此,对于王累来说,可以视为益州牧刘璋麾下的幕僚和谋士。在此基础上,得知益州牧刘璋准备邀请刘备入蜀的消息后,王累和黄权一样,都去多次劝谏刘璋,意思就是不要引狼入室。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刘璋执迷不悟,根本听不进去这些劝谏。于是,为了引起益州牧刘璋的重视,王累选择自尽,以此明确反对刘备入蜀这一事件。不过,王累的付出,根本无法改变刘璋的决定,更无法避免益州落入到刘备手中这一结果。
二、黄权
黄权(?-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今四川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东汉末年,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不过,黄权的劝谏,同样没能改变刘备进入益州的事实。因为反对刘备进入益州,黄权得罪了益州牧刘璋,乃至于遭到了流放。当然,虽然刘璋对待黄权不够厚道,不过,黄权并没有像张松、法正、孟达等人一样背叛刘璋,而是等到刘璋放弃抵抗之后,这才归降了刘备。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黄权被拜为偏将军。汉中之战爆发之前,黄权向刘备献出计策,主张攻打汉中之地,并被刘备拜为护军。公元219年,刘备为汉中王,仍领益州牧,以黄权为治中从事。及刘备称帝,准备讨伐东吴的时候,黄权劝谏而不纳。以其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进攻。刘备伐吴败还,而归途隔绝,黄权不得归,无奈之下率部降魏。被魏文帝所赏识,拜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同车陪乘。后领益州刺史,进驻河南。
景初三年(239年),黄权被魏明帝曹叡晋升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正始元年(240年),黄权去世,谥号“景”。对此,在笔者看来,同样是反对刘备入蜀,黄权和王累的结局,显然是截然不同的。并且,黄权虽然最后投奔了曹操,但是,刘备非但没有怪罪黄权,反而将责任归咎到自己身上。在来到曹魏之后,黄权更是获得了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等皇帝的器重,凡此种种,都凸显出黄权的人格魅力,也促使他最后获得了善终的结局。
三、刘巴
刘巴(?-222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时期官员、名士。东汉末年,刘巴年少成名,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推举,刘巴均不应就。公元208年,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曹操,遂远至交趾,又辗转进入益州,成为益州牧刘璋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