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延安城

2020-10-02 22:31:26 作者: 漫步延安城

延安城,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连榆林,南接咸阳、铜川、渭南,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之军事要地。

雄居陕北关隘要地的延安城虽居大漠之南,也是《七笔勾》“圣人布道天下此处偏遗漏”的荒凉处所,风沙骤起、战乱创伤。然而,苦难造就了伟大、包容孕育了英雄。延安城以她宽广的胸怀包容一切,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立起不朽的丰碑。

延安城北望“乾坤湾”,那是伏義演义八卦开辟洪荒之地。南望黄陵桥山“人文初祖”黄帝陵寝,开辟了华夏文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名将范仲淹怀揣忧国忧民心、戍守边关,在延安城留下了千古佳话。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聚欢颜”。诗圣杜甫为躲战乱,在延州留下了悲壮的诗篇,为唐诗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枣园的灯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征程。十三个春秋,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以毛主席为核心的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下,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亡我中华的美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瞩目宝塔山,聆听延河水。怎能想象这狭窄的山川是如何滋养那些革命英雄的?然而当你用身心感受延安城区168处革命旧址、伫立在王家坪革命旧址纪念馆的文物前、静立在纪念馆广场的毛主席铜像前,你会豁然开朗,对延安这座古城的敬仰之心由然而生!

从1969年到1976年,先后约2.8万北京知青来延安下乡落户。他们带来了京都的文化和文明,也吸吮了延安黄土地上的龙脉灵气,成为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的带路人、举旗者。

宝塔魏魏、延河东流,历史永远铭记古城的功绩。

延安城区被清凉山、凤凰山和宝塔山包围、被延河和南川河分割,地处三山两河之间,延安城区36平方公里,容纳了近50万人口,人口密度接近北京、上海达到每平方公里1,47万人,延安的人均建设用地仅72平方米,远低于国家标准。城市的发展受到挤压,只能在山与河的夹缝中寻求出路。

然而,延安是有龙脉灵气的延安,延安是孕育了“延安精神”的延安,延安是有开拓创精神的延安。

“中疏外扩,上山建成”。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上,一项事关延安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延安城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依托老城,沿川展开,整流域治理”的建城原则随之实施。一座控制面积78.5平方公里,承载人口40万以上,分北、东、西三区的延安城新区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为圣地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人们又一次把赞许的目光投向延安。

如今,信步行走在延安新区,那人天人合一的城市设计理念、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格局使人叹为观止,并为圣地人民的创新精神而折服!此时,俯瞰老城,古朴浑厚、车水马龙的,怎能不自豪?

最近,我读中国历史,读到“二里头文化”一章,其中“大都无城”一节,令我浮想联篇。“大都无城”,延安城,城墙安在?正是这座无墙之城、无防之防,以她开放的襟怀、包容的心胸、奉献的精神,造就了延安城灿烂的黄土文化和激励后代的红色文化。使这两种文化的有机融合传承在圣地人骨血的根脉中,铸就了“延安精神”。

延安城,您是一座包容的城、一座英雄的城、一座开放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