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姬之乱:骊姬是罪魁祸首,而晋献公更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2020-10-05 11:18:26 作者: 骊姬之乱:骊

晋献公是个雄才大略、贪得喜功的人,骊姬于是设计,使申生将兵立功,以增加献公的疑虑。所谓功高震主,哪怕是父子,亦在所难免;虽然谋士士蒍提出谏言,却不被献公接受。

申生才能出众,且得民心,虽立了大功,更为骊姬忌恨。而士蒍早就看出太子申生的危险处境,即他已看出申生会被废黜,不能继承君位。所以士蒍劝申生学吴太伯,赶快逃亡,不要待在晋国,至少还有个美名。

无奈申生愚孝不愿意逃亡,于是诬陷太子的谗言愈演愈烈。所以说,申生优柔寡断的个性,使其终难逃一死。

骊姬进一步劝献公,派遣申生伐东山皋落氏之狄,以观察其表现。

若是胜了,可坚信申生得众,所求必然更广;他与将士关系密切,善于笼络人心,更确认有谋逆之心。若战败,则可借机以作战不力为由,处死申生。

晋献公果然命太子率军讨伐东山赤狄,且让他穿背缝偏邪、左右异色之衣,珮带黄铜制作的金玦。这说明国君已厌恶太子笃诚呆痴,执迷不悟,并要加害于太子。

虽然申生打了胜仗回来,但对他不利的谗言如排山倒海汹涌而来,骊姬更从中挑拨,日日吹枕边风,攻讦申生有异心。

申生至此,百口莫辩,无所逃死矣。申生之师傅狐突也畏惧,闭门不出。

《东周列国·春秋篇》申生剧照

《左传》里极详述里克对晋献公的进谏。伐东山皋落氏前,里克苦口婆心向晋献公进谏,要献公放弃派太子申生带兵伐皋落氏的成命。然而,晋献公早就打定主意,怎可能收回成命?

面对晋献公的回答——“我还不知立谁为嗣君!”里克心里有数,只能劝申生好自为之,并安慰他:“尽孝道,修养自己不责怪他人,就能免于祸难。”真怀疑里克说这么多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是真心为申生好,还是怕惹祸上身?

晋献公摆明就是要申生去送死,即使打胜了,也是要废除太子地位。无奈申生固执且愚仁愚孝,难怪后续骊姬会再使出更狠毒的手段,而晋献公也乐于配合,便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骊姬构陷申生弑父,追杀重耳、夷吾

骊姬继续施展阴谋,她矫晋献公令,遣太子申生到曲沃去祭拜母亲齐姜(此时已死)。于是太子申生祭拜完带回祭肉给献公,适逢献公田猎未归,祭肉被骊姬放在宫中六天,并在肉中放了毒。

晋献公回来后,骊姬提议对远道送来的食物,要先试试再吃,这样才比较安心。献公随即将肉分给犬和小臣吃,结果无一幸免,当场死亡。

祭肉放在宫中数日,其中显然有诈。故有人劝申生去向献公说明澄清,有人劝他赶快逃亡。

然一向忠厚孝顺的申生,认为若自己说出真相,骊姬必定会被处罪;而献公若没有骊姬的陪伴侍奉,将寝食难安。因此,申生认为自己无处可逃,而且披上了不忠不孝的罪名。

申生曰:“人谁纳我?”

事已至此,弑父之罪无可逃避,申生自认只有死路一条,遂自缢而死。

申生既死,骊姬的计划已成功了大半;接下来的目标是心腹之患——重耳和夷吾。

《东周列国·春秋篇》申生、重耳、夷吾

因二人在国内颇孚众望,既有贤名又得民心,势力强大,骊姬遂再次使出阴谋,诬称二位公子对于申生下毒之事早已知晓,硬是冠上同谋罪名,逼使两位公子逃亡,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向来善疑多忌的献公,见重耳、夷吾不告而别,更加相信骊姬的话。献公甚至还派出士兵,分两路追杀重耳和夷吾。

此时申生已死,重耳、夷吾逃奔他国,骊姬的障碍尽除,她终于达其目的,遂尽逐群公子,让献公改立奚齐为太子。献公首次颁布国内不准养育公子的政令,自此晋国内不再有公族。

骊姬的计划,最后终于成功。她是一个极为聪明奸诈的人物,她的夺嫡之心及佞贤之用,都是经过一番周密计划的。

骊姬摸透了申生的性情,知道愚忠愚孝是他必然的选择,而重耳和夷吾之奔,也证明他们与申生在面对生死与道义上,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抉择。